首页 > > 正文

曹邺《官仓鼠》赏析

三、欣赏这首诗。

这是一首讽刺诗,语言通俗易懂,似乎无须讲解。但笔者觉得这首诗在思想感情与艺术形式结合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所以,想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第一点:暗用典故,却无任何痕迹。

笔者从不反对诗文用典,但十分鄙视那种目的不纯的用典。因为我怀疑,他们所以如此,其目的多是为了显摆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而已。如同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发誓不让人看懂。

这首题为《官仓鼠》的诗,至少是受到《诗经·魏凤·硕鼠》的启发。诗经的这首诗把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如果有人读过《史记·李斯列传》,还会知道这样一件事,说是秦代的李斯年少时当一个地方小官,看到粮仓中的老鼠,见了人犬也毫不害怕。于是,李斯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曹邺写《官仓鼠》估计也会想到这样的古书,但他没有用其中任何一个词儿来显示他写老鼠在比喻什么。

一句话:用典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那才叫艺术!

第二点:独到的炼字艺术。

诗中有两个字用得出人意外:一个是“斗”字,一个是“谁”字。

艺术是要看境界的。有的书上说,“大如斗”应是“大如牛”。这恐怕有损于曹邺所呈现的艺术境界。须知,粮仓里的粮食是有出有进的,所以,想要计算其多少,必须用斗与升这样的容器。斗是最大的容器,它是一个上宽下窄的立方体。根据粮食的不同,一斗大约可以盛二三十斤粮食,或者更多。如果是一般的老鼠,大约可以放进去一百多只。你看,老鼠与斗相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呀!

诗人把官仓的老鼠夸张为盛粮食的斗,其所形成的境界,绝非一个牛字所能比拟的。

再说“谁”字之妙。表面上看,粮仓里老鼠成灾,是指粮仓管理人员失职的。如果真是这样,诗人明说又有何妨?而诗人对此却有意装糊涂,却问道:“这究竟是谁这么好心,让您天天由此口福呀!?”这样写,聪明人一看,就会想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曲折而巧妙地控诉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第三点: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揭示诗作的主题。

1.比喻极其巧妙。把硕大的老鼠比作肥头大耳而又腰粗肚圆的贪官污吏,真是极其相似;而且老鼠所以无所畏惧,依靠的就是管理粮仓的官员。这就使读者领悟到,贪官污吏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其所依靠的就是他们的“保护伞”。联系“谁”字的精选,这个比喻实在是妙不可言。

2.对比发人深省。

诗人写罢养得肥肥胖胖“大如斗”的老鼠,忍不住写出“健儿无粮百姓饥”的句子来。笔者觉得,诗人这句诗是含着眼泪写出的。他想到的不仅是饥寒交迫的百姓,更想到的是保卫国家与人民的战士。如此痛恨贪官与昏庸统治者而又关心军民的诗作,在唐代诗词中是罕见的。

3.集多种修辞手法于最后一句之中。

诗人最后一句写道:“谁遣朝朝入君口?”这可谓一句千金。

一是反问或叫质问,这是愤怒的声音;是诗人的声音,也是老百姓的声音!

二是拟人,一个“君”字,是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地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对贪官的姑息纵容与有所惧怕的心态。

三是叠音,“朝朝”就是天天,即一天到晚地派人伺候,从不间断。

曹邺诗人写出的这首好诗,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让我们用来照照自己,也照照别人,以便在言行上既不要成为老鼠,也不要成为老鼠的保护伞。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文/李淑章)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