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愁·童年的味道

□胡咏梅

童年的味道是一生难以忘怀的味道,这种刻骨铭心的味道是伴随着我成长的乡愁。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6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回到父亲的家乡扎赉特旗。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幼小的我对吃喝用度根本无所了解,只记得父母单位每年都要分一些大米回到家,就是用麻袋装,用棒线缝口的那种。每到这个时节左邻右舍偶尔会拿着大碗小盆的借上一些。那时我年少不知家愁,仰着小脸问母亲:“他们家没有大米吗?”母亲说:“也有,人口多不够吃,到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会还给咱们家。”至于后来还没还上大米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当年我还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是家中长女,我的童年在母亲做饭时拉拉风箱,打打下手,哄哄弟弟妹妹度过的。那时候,父亲在绰勒水库上班,偶尔才能回家,而母亲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和幼小的我们。所以,我8岁开始跟奶奶学着做饭,记得第一次切土豆片,切坏了大拇指,至今疤痕仍在。

童年的记忆主食大多是玉米碴子大豆粥、高粱米饭、黑面馒头,偶尔有大米饭吃那就是过节了。由于大米是稀罕物,所以母亲会两碗大米掺一小碗碴子做一顿二米饭,用水捞,再放锅里蒸,而米汤用来炖菜用。

我记得每年的初一早晨,会有一盆白白的大米饭端上炕桌,袅袅的饭香伴随着鸡蛋糕的香味,在家徒四壁的寒舍里弥漫开来,那个香味当年无法用语言表述,但是,它永存在我的记忆中,因为那股香味时至今日,我认为是天地下最美的香味。

1980年兴安盟正式复建,1982年父亲调到兴安盟物资处工作。母亲把我临时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一个人工作,舅妈在家做家务,生活很艰难,天天都吃玉米碴子粥,玉米碴子水饭,想吃个烙饼也吃不到,更别提大米饭了。我不敢吱声,不吃就得饿肚子,那段日子是我孤独又难忘的日子。

那年放寒假,母亲派小弟弟来扎旗接我去乌市,我还不想走。弟弟说:“乌兰浩特的面包是精粉做的,可好吃啦!妈现在也不做二米饭了,都吃大米饭。”我眼睛一亮,突然感到饥肠辘辘。

那年的乌兰浩特没有现在那么大,但是那天的夜晚灯火辉煌,人流如织,大街小巷都是自行车,我站在柏油马路上不知所措。母亲去街上给我买了两个精粉做的面包,回家就着大米粥,这是我在这个城市第一顿美味佳肴。

后来,年景一年比一年好起来,父母又是双职工,每年单位都搞一些福利,最多的就是大米,新的厨房没有大锅,吃不到水捞饭。一天中午母亲说:“小梅快吃饭,咱俩一会儿去红门商店买一个电饭锅,你拿回来,妈去上班。”就这样我家有了第一台三角牌电饭锅。电饭锅不用捞饭省事多了,就是没有米汤喝了。

有一天,父亲心脏不好住进了医院,母亲嘱咐我说:“中午给你爸送饭,炒点角瓜片。”我答应了母亲,准备给父亲做午饭。我突然想如果吃水捞大米饭,用米汤做角瓜片,父亲保准爱吃。母亲看到我做的饭跟父亲说:“看看大姑娘做的多好啊,还用米汤炖菜。”父亲撑着虚弱的身体说:“好久没有吃米汤炖菜了,还真想这一口啦,我多吃点,争取早点出院。”

直到今天,父亲也非常爱吃我做的饭菜。

后来,我为人妻,为人母,大米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刚结婚的时候,家离爱人单位一道之隔,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焖好大米饭,再做一些肉皮炒土豆片,小葱拌豆腐之类的家常菜,晚饭就在华灯初上的夜晚里弥漫着香气,弥漫着家的味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的孩子长高了长大了,大学毕业开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转型期,孩子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深加工的项目,6年创业中,他的苦辣辛酸我这个当妈的知道,我心疼,但我支持。

隔行如隔山呵!当年他对米业这一行的经营管理是一片茫然,我也悬着一颗心,吊着一个胆,跟他着急上火,但是,那又能如何呢,我要为他分担一些琐碎的事情,管好家务,为他守好一方后院。

创业艰难百事多,孩子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跑市场、搞营销,天南海北的奔波了一年之久,产品才闯进市场。

有一次我去北京,到孩子的大米直营点。当天孩子从厦门飞北京,而我从乌兰浩特飞北京,母子俩在首都机场汇合,见到了孩子黑了瘦了,顿时百感交集。第二天凌晨4点,孩子又把各种样米装进背包,背起背包消失在小区的尽头,站在门口的我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如今,孩子还是那样勤奋,背着样米,拎着小电饭锅,穿梭于全国各地大小展会,向参会人员介绍巴达仍贵大米的地理优势、水资源优势,还有浓浓的民族情。现在,很多人奔着巴达仍贵的大米而来,孩子给他们盛米饭就着万佳酱菜,喷香!曾经北京一个小女孩,在展会上吃了三碗米饭,她说:“真有我妈妈做饭的味道。”

现在,巴达仍贵1953的大米走进都市,走向了全国,兴安盟大米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更多的人品尝到兴安盟大米的味道。

时光在流逝,转眼间我的孩子已经29岁了,而我的父亲今年80岁、母亲75岁。孩子每次从北京回来总是先给姥姥打电话,姥姥问:“想吃什么?”孩子说:“姥姥,大米饭,鸡蛋糕配上万佳小咸菜。”我听着一老一少的对话,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原来,母亲做饭的味道,就是我们童年的味道!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