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活着就是王道”

——《此生未完成》我读

本来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哲学命题,奇怪国人对死忌莫如讳。这就是我们人生哲学思想的缺陷和先天不足,或曰人生之殇。世间唯有生死是真正的大事。我们对生与死的研究,落脚点是激发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惜。

记得2000年前后,网络上盛传过《死亡日记》,记述一位知识分子得癌症后的人生感悟,后以《生命的留言》结集刊行,崔永元和白岩松分别作跋,支持作者陆幼青。不足十年后,一位海归博士于娟(1978—2011)也以“复旦教师抗癌记录”的新浪微博和“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记录生命最后的日子……

近期再版的《此生未完成》,是增订新版,增补作者上万字的遗稿,是一次全新、全面认识和了解于娟的极佳机会。我敬佩造字造词的语言界先贤,中国语言的字、词中,常常包含着那么多的哲理和奥妙。“后悔”和“后悔莫及”,道出这些朝不保夕的学子们的深刻体悟和生命危浅的终极认知。我读后感有三:

一、敞开心扉,童言无忌,语言质朴率真深入我心,让我们分享她的私密世界和对世界的感受及人生体验。于娟得乳腺癌后,没有垂头丧气,而是积极配合医疗,乐观生活。在“无畏施反被无畏施”的题下,于娟写了自己和在葡萄牙获博士的癌患者梅之间见面的场景,有说有笑,几近失态,超凡脱俗,本能凸现;在“‘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的题下,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突击作业、环境问题四个方面谈开,在饮食习惯下,谈了自己的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毫不顾及博士的身份,毫不考虑高校教师的颜面,有一说一,做二说二,让读者在苦笑中记牢了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于娟说:“写这些文字,哪怕有一个人受益,我也会觉得,自己还有点价值。”她的可贵是珍惜拥有的今天。

二、乐观豁达,云淡风轻,在貌似老生常谈中闪耀智者的光芒,在平静无望中还能独享人生。得了绝症,而没有绝望,生活没有苟且,活一天快乐一天。她对世界有独特的解读方式,虽然满身病痛,痛彻骨髓,但她的世界洒满阳光。心中有阳光的人,生活才有诗和远方。当然,她的诗是五味杂陈的,她的远方是一眼能够看到的。“没有人想过我不能动的概念是一动不能动,也就是说,我压根儿没有能力把脚跟从那个冰凉的钢边上(指钢床边——笔者注)移开。”她在没有确诊什么癌之前,医生不敢下药,她忍受着常人难以逾越的病痛,与病魔抗挣。医生也佩服这种病人,更从未见过有如此忍耐力的患者。稍有转机,她又写出了“如果不疼,这小日子过得还是很爽的”微博,又有智慧的语言在闪光。她化疗14次,几次被心惊胆跳地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还能条分缕析地“我手写我心”。她有一颗坚强善思的心和一支蜕落凡气的笔,写出没有伪装的大彻大悟。

三、“不强求”心态,春秋易序,该努力的努力了,该放下的放下啦!她卧床苦寂,体气日衰,她和她的“光头”(于娟爱人)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争取,我骨感到她对生的渴望,对生的不放弃发于本心。事实上,不管官居多大、学历有多高、知识有多么丰富渊博,一般在重病面前大多会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无奈及“得病乱求医”的心态,都会渴望奇迹的出现。“黄山受骗记”一篇的寻脉问诊吃药,上当被愚弄,我们看到世间还有向癌患者下手,专施阴损之招的卑鄙龌龊小人,让人哑口无头,愤怒以至。虽情深不寿,天人永隔,让人唏嘘,但只要生活过、抗争过,不论结果,便非常难得,人间万象事,直面且珍惜。

“也许这样的悲剧亦属寻常,不寻常的是,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若”(周国平序语)。我们赞赏她的精神,赞美她的文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先生对作文的要求,她是践行者。据我所知,有非常可观的人在围观她的博客及微博,有不少人在读这本有意义、有启发的书,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个坚强乐观的有情人,她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泰戈尔诗云:“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于娟书写出一首苦难而嘹亮的歌!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