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怀念旧时光

秋高气爽的一个周末,我信步于少年时代生活居住过的地方——新城区总局街西夹道巷。映入眼帘的是幢幢高楼,在我脑海中依稀还浮现着小时候住过的平房、院落的影子;还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趣事……

小时候,我住的院落在最东头,有一口手动抽水井,全院居民吃水全靠这口井,做饭、饮用、洗衣服都离不开这口井。巷口对面是一处年代久远的澡堂子(新城浴池),里面的设施算是高级的,女浴均为单间,一个浴盆,还配有一榻。像这样规格较高的洗澡堂在整个城市也没有几家。由于人们经济拮据,平时没有多少人去洗澡。只有快过春节时,洗澡的人爆满,且是一票难求,托人找关系才可以买到。妈妈爸爸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凌晨三四点就要去澡堂子排队,等七八个小时才能轮到。

40年前那黄土铺路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已然变成了笔直平坦的柏油路,道路两边是琳琅满目店铺,尤为吸引我的是名目繁多的冷饮和雪糕,呼和浩特是著名的“乳都”,所以雪糕的种类、口味能有上千种,造型各异、包装漂亮,极具诱惑力。40年前,我们吃的是冰棍,有水果味的、小豆的,包装纸是用蜡浸过的,图案简单粗糙。装冰棍的木箱上盖着厚厚棉垫子,老太太、老爷爷们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小豆冰棍四分一根。”

离我家不远处,是呼和浩特市的电影院,当年人们叫它电影宫,设施环境是一流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看的全场人泪流满面。上初中时,看了第一部阿尔巴尼亚爱情片《初春》,罗马尼亚爱情片《帕格尼尼》。40多年过去了,那些镜头依然铭刻我心。

那个年代,流行八大样板戏,我和平房院落的小伙伴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样板戏演出队,我有幸饰演了李铁梅这一角色,高兴的我做梦都能笑出声来。演出队除了演《红灯记》,还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每场戏的对白、唱词,我们都能倒背如流。邻里街坊,纷至沓来,自备小板凳围坐一圈。小伙伴们各个生龙活虎,表演的惟妙惟肖,赢得了街坊邻里的掌声和好评。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演出如和煦的暖阳照射在了平房院落,为平房院落增添了欢声笑语。至今,我仍对京剧样板戏情有独钟,时常在手机下载的“全民K歌”里,唱上几曲。

那个年代,生活虽然清苦,但人们的思想境界可不低,积极向上、乐观,邻里关系和谐,相处得似亲人一般。

我依然怀念那时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文/温澍萍)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