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柳宗元《江雪》赏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首先,简介作者并讲讲这首诗的背景。

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江雪》是他写的一首山水诗,描写了一幅动人的江天雪景图,历代诗人无不称赞。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他的作品集叫《柳河东集》。

这首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之后。现在就简要地说说“永贞革新”的事。  

安史之乱后,唐代江山更加不稳:一是地方的藩镇不听话,二是由于宦官保卫或搭救过皇上,结果受到皇上的重用,甚至掌握到兵权。唐顺宗(李诵)即位后,提拔并重用教过他的老师王伾(pī)与王叔文。于是,王伾与王叔文等人就在顺宗的支持下,发起了一场革新运动。由于永贞是顺宗的年号,所以,这个革新就叫做“永贞革新”。

柳宗元是王叔文的好友,他们的观点又非常一致,于是柳宗元积极响应,而且成为革新派的重要成员。这时柳宗元已经当上了礼部员外郎,掌管祭祀、教育、考试,以及同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之事。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宦官与地方藩镇的共同反对,这个革新运动只进行了100多天,就失败了。别人不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在今之湖南省内)司马,长达10年之久。唐代的“司马”,其实是个闲职,京官被贬为司马;只拿俸禄,没有实权。《江雪》这首诗就是在永州期间写的。后来,他还当过柳州刺史,英年早逝。

现在说说对“永贞革新”的评价。大家知道,韩愈与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发起与推动者,你猜韩愈对“永贞革新”怎样评价呢?他说革新派是“小人乘时偷国柄”,就是说,他认为革新是一帮人趁机捞取名誉地位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革新呢?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韩国磐说:“这些措施,打击了当时的藩镇割据势力、专横的宦官和守旧复古的大士族大官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还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顾问卞孝萱也认为:“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是有进步意义的。”

其次,解释几个词语。

1.绝:无,没有。

2.万径:指千万条路。径,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用草或棕编制成的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用竹篾编成的用来防雨的帽子。

最后,试欣赏这首诗。

1.全诗句句写景,无一直接抒情的句子。

如果你会画画,这首诗可以绘成一幅只有黑白两色的水墨画。这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这幅画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成为这幅画的中心了。

当然,你也可以另辟蹊径,把它绘为4幅相互交错而又非常生动的连环画:第一幅是白雪覆盖着的连绵不断的群山;第二幅是与群山相连,恰似用千万条洁白厚实的绒毡铺成的道路;第三幅是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坐在孤舟上的一位老翁;第四幅是那船上的老翁伸着长长的鱼竿,静静地在大雪纷飞的江中垂钓。

请问:你在欣赏这漫天的雪景与这老翁垂钓的同时,能不能想到诗人在这些景物中所寄托的思想与感情呢?要知道,诗人的垂钓,可不是传达寄情于山水之间闲适生活的,他所要抒发的恰恰是不改初衷、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呀。

2.用诗中隐含着的信息,寄寓诗人的思绪,同时引发读者的想象。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中,北大教授、我国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评论这首诗,他很欣赏诗人炼字的匠心。他说:

“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我很佩服吴先生的眼力。但遗憾的是,吴先生只揭示了诗中字面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并未涉及诗人似乎无心却隐含着深意的炼字匠心。我这里冒昧地谈谈拙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的“鸟”“人”二字与“绝”“灭”二字,就隐含着诗人不愿明说的信息。在大雪纷飞前,这里是热热闹闹、欣欣向荣的: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中,在起伏连绵的群山中,各种鸟儿都在愉快地飞翔,在高兴地鸣叫;在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红男绿女络绎不绝。而现在,鸟的影子也看不到了,人的踪迹也没有了。

那么,诗人柳宗元究竟想通过他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种景,告诉世人什么呢?他心里可能在说:

以前的大唐江山该是多么美好啊!可现在呢?倘若我们的革新能够进行到底,或许还可以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而如今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实在是漫天飞雪,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呜呼!“鸟”,“绝”也!“人”,“灭”也!

这样的炼字,充分显示出了诗人的艺术内涵!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翁”是诗人柳宗元的写照。

有人问:评论这首诗的人都说诗中的人物即作者,根据什么如此断定呢?难道他不可以是一位在大雪中垂钓的渔翁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在漫天大雪的寒冬一个渔翁独自在江中垂钓呢?二是即使是诗人柳宗元,恐怕也不会真的“独钓寒江雪”,诗中垂钓的“蓑笠翁”只是诗人为我们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罢了。

那么,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这个形象生活在一个凄清冷漠的环境中。你看,这里天寒地冻,大雪弥漫,不要说行人,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了;不要说飞鸟,连鸟的影子也找不着了。这岂不是告诉我们,诗人柳宗元所生活的唐代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迅速衰败的境界吗?

第二个特点:这个形象尽管孤立无援,身陷绝境之中,但他不畏严寒,不畏冰雪。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他的主观意志,借助微不足道的“蓑笠”这样的客观条件,就敢于单身匹马,同欲置他于死地的人或事物挑战。这岂不是又告诉我们,诗人柳宗元是一个满身傲骨、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吗?

第三个特点:这个形象是一个明知不可为也要等待时机有所作为的强者。人们看到“独钓寒江雪”这句诗,总是认为这仅仅是寄托诗人的一种幻想而已,因为人踪、鸟影都消失得不知去向的寒冷的雪天,你一个孤舟上的渔翁还会钓上鱼吗?不,他相信能够钓上来的:一是虽然寒冬雪天不是钓鱼的好季节,但也绝不是完全不可以垂钓的,就看你能否坚持下去;二是雪再大也有停的时候,只要耐心等待,大雪过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这岂不是又告诉我们,诗人柳宗元并不甘心失败,他相信他们还可以东山再起,他们倡导的“改革”还可以重放光辉吗?

所以,笔者坚定地认为,诗中所写的这位雪中独钓的“蓑笠翁”不是别人,正是诗人自己,正是柳宗元的真实写照;而《江雪》这首诗中的一字一句也无不寄托着柳宗元的人格魅力与坚贞不渝的斗争精神。(李淑章)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