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宜居乐业新玉泉

如果风景是要在行走中品味,老城玉泉应该是塞外青城独具韵味的一道风景。

作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玉泉区拥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着青城的历史印记。近年来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焕发出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公共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提升效果显著……玉泉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打造宜居乐业“新”玉泉的目标砥砺前进。

“绿”了家园 “美”了玉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近年来,玉泉区坚持以“山清水秀地干净、环境优美人宜居”为目标,积极发展建设绿色经济、绿色路网和生态城镇,换来了今天的“天蓝、水清、地绿”的宜人景象。

“曾几何时,玉泉区像样的广场很少,道路绿化带也很少。现在是一年好过一年,出门就是绿地公园,植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我们老年人遛弯、下棋有了好去处。”家住小西街附近的吕文明是玉泉区绿化建设旧貌与新颜的见证者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更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游人在“昭君花海”内游玩赏花

玉泉区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紧扣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污染,目的就是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带给辖区群众绿色福祉。玉泉区把提升城区品位,增加绿化量作为切入点,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把建设园林城市作为营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自2017年以来,玉泉区实施新建、改建游园绿地35处,累计栽植树木约225万株(丛),新增绿地面积约59.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621.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8.33平方米。以玉泉区第一处游园绿地——滨河游园为例,从过去的改善沿河环境的单一作用,逐步升级为城区景观公园,临街树立的雷锋雕像、曲径通幽的步道、点缀其中的凉亭以及配套齐备的青城驿站,满足居民游憩、文化教育、主题宣传、健全生态、美化景观等功能,不仅成为老城区中难得的一片“绿肺”为居民生活空间净化空气,更是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气。

通过持续推进绿色玉泉建设,今天,行走在玉泉区的大街小巷,绿色已成为主色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玉泉区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

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玉泉乡村新篇章,这是玉泉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提出的目标。

碧水环盈,白墙赤瓦,绿丛红花……来到玉泉区小黑河镇大库伦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风格别致的民宅、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让人眼前一亮。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库伦村改变以往单一的农耕方式,逐步开始发展以种、养殖、旅游相结合的农村经济。村庄里里外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库伦村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如今的大库伦,柏油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自来水直通入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整洁卫生的厕所,不少人家还装上了空调。乡亲们说,这些都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 和“厕所革命”带来的新气象。

连家营村引种栽培的黑金鹰嘴豆

达赖庄村科技特派员正在帮村民诊断作物病情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贵在因地制宜,大库伦村有好山、好水、好村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大库伦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做强美丽经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才能激发活力;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2005年湿地公园项目落户大库伦村,大库伦村从此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依托湿地公园的区位优势,大库伦村确定了以游园、餐饮、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的经济来源也从以前的种、养殖业转变为旅游业。村里目前共有172位村民在湿地公园上班,另有农家乐餐饮16户、水上游乐项目3户、垂钓项目3户、自行车租用1户、滑冰场1户等,年创收经济效益约130万元。村里变化日新月异,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此外,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大库伦村党支部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涉及多项旅游服务,产业间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南台什村丰收节辣椒展销现场

小黑河镇民案村养牛场

随着城市化的强力推进,“村改居,农民变市民”是大库伦村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湿地公园项目的发展结合2016年的新农村建设,让大库伦村在做大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可以说,大库伦村是玉泉区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一个成功典型。

玉泉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变风景为产业,变生态为财富,真正实现了百姓安居又乐业。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宜居乐业“新”玉泉,必会是北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冯燕平 通讯员 杨帆 丁根厚 黄金星 文/图)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