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中国好人石芳

 

       

乐观豁达的石芳        

  

抱着婆婆聊天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镇小阿哥村,说起好儿媳石芳,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直夸她孝心满满。石芳悉心照料年迈的婆婆秦爱女,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行动和爱诠释着孝道,感染着自己的孩子,感动着街坊邻居。7月31日,中央文明办发布7月“中国好人榜”,全国109位身边好人上榜,孝老爱亲的石芳荣登榜单……

村民眼里的大能人

8月28日,记者前往沙尔沁镇小阿哥村采访石芳。“家里男人生病去世十来年,婆婆躺在炕上不能动,全靠这个儿媳妇又种地又伺候,可是个大能人。”“老人能活到90多岁,石芳下了不少辛苦,要是没她老人早就没了。”“伺候婆婆一天两天不算甚,能端屎倒尿的伺候这么多年,在这个村里难找第二人。”谈起石芳孝顺婆婆,村民们交口称赞。

走进石芳家的大门,院里种着李子树、杏树、葡萄,菜园里西红柿、豆角、芹菜等应季蔬菜长势正旺,屋前一簇簇花朵开得正艳。院内铁丝上挂满了刚刚洗过的老人衣物、被褥和床单。55岁的退休教师石芳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全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最美青城人”“最美家庭”“敬老孝星”“内蒙古好人榜”“中国好人榜”,窗台上一排红灿灿的证书记录着石芳的辛勤付出,见证着十多年来对婆婆那份沉甸甸的爱。

里屋的炕上躺着瘫痪的婆婆秦爱女,家里没有异味,老人身上也没有长年卧床病人最难防的褥疮。“婆婆95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这些年,我每天都给她擦洗身体、换洗衣裤,让她躺着也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石芳说。

丈夫临终前的嘱托

33年前,22岁的石芳嫁入小阿哥村。她和丈夫杨月在都是老师,育有一双儿女。她孝顺公婆,与丈夫相敬如宾,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2007年,公公、丈夫因病相继离世,石芳幸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医生检查说月在得了癌症。为了给月在治病,我把呼市的大医院都跑遍了,还带他去了北京三零一肿瘤医院,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不会放弃。不到一年,家里所有的积蓄被花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的生命。”12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为丈夫治病的情景,石芳几次哽咽到无法言语。

那一年,是石芳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一年之内,相继失去了两位亲人,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和80多岁的婆婆。“月在临终前要我好好照顾婆婆。这些年,不管生活多难多累我都能坚持,只有把儿女养育大,把婆婆照顾好,才能对得起月在的嘱托。”石芳说,亲人的离世让她痛苦不堪,最初还能拄拐走路的婆婆无法承受打击一病不起。那段时间,她强撑着,不在儿女和婆婆面前掉眼泪,每天下班后赶回家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陪她聊天。忙农活,让自己像个陀螺一样忙起来暂时忘记痛苦。慢慢地,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病情有所好转,可以扶着墙走路了。“大概2013年,婆婆的病加重,只能躺在炕上,手抖得厉害,都没办法自己吃饭。”石芳说,自从照顾上婆婆,除了受邀去演讲,她没去城里逛过一次,哪怕距离她家仅六七里路的娘家,一年也很少回去。

离不开的大宝

秦爱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多种疾病,伺候一个瘫痪的老人,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艰辛很多人无法想象。石芳的一天通常这样度过:清晨5时醒来,烧一壶热水,给婆婆擦脸、洗手、换衣服。早饭一般是一碗热牛奶加5块饼干或者1个热馒头。由于长年卧床,无法坐着吃饭,石芳每次都抱着婆婆一勺勺地慢慢喂。一顿饭喂下来,至少要半个多小时。将婆婆安顿妥当睡着后,石芳赶去地里忙农活。估摸着婆婆快醒来时,赶回来给她喂水、换尿布、洗尿布、衣服和床单。有时候,换好衣服没多久,婆婆又拉到裤子里,弄得满身满手都是,石芳便开始新一轮洗换……

 

老年性痴呆让秦爱女变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无法正常表达。对婆婆的照顾,全凭石芳的细心观察。清醒时秦爱女会喊石芳的乳名“三闺女”,拉着她的手让她歇歇。但大多数的时候,会以叫喊这种特殊的方式和石芳交流。“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婆婆就是我的大宝,我们不离不弃。有一次,婆婆对石芳说,等她去世后要变成一只母鸡,每天下蛋给石芳吃,报答她。

这些年,石芳已经摸索出照顾婆婆的规律:每天什么时间该喂什么药;晚上,婆婆只有握着她的手,紧挨着她才会睡得安稳;把婆婆抱在怀里,抚摸她脸时最开心;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和葡萄;每次玩做算术题的游戏时,婆婆答对了奖励糖果时,会笑得合不拢嘴……

特殊的学生

“杨凡,今天的语文作业写的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一块糖,今后要继续努力。”8月28日上午,在石芳的家里,17岁的杨凡听到石老师的表扬,开心地立刻将糖放到嘴里吃了起来。

石芳从事教育工作30年,退休前先后担任过羊路中学、小阿哥村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09年,石芳主动承担起同村孩子杨凡的教学任务。由于杨凡有智力障碍,十岁时的智力水平仅相当于幼儿园的孩子。“刚开始教杨凡时,让他数清楚十个手指头,我用了2个月的时间。”石芳说,杨凡的父母是一字不识老实巴交的农民,这几年,在她的教导下,杨凡从一个不爱说话,生活无法自理的小男孩,逐渐变得可以和人正常交流沟通,也能够融入正常的生活中了。“杨凡现在进步很大,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计算20以内加减法,还会背诵10多首古诗了。”石芳说,教了这么多年学生,杨凡是她教过最特殊也是最用心的一名学生,在他身上花的心思和精力,要比普通学生多出许多。看到杨凡一天天的变化,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采访中,话语不多的杨凡不止一遍地告诉记者:“我喜欢石老师,她是好人。”杨凡的爸爸杨财旺说,杨凡从最初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到如今不仅识字还会背诵古诗。这10年,石芳付出的辛苦让他和家人特别感动。

在石芳家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有趣的一幕:为了防止秦爱女的老年性痴呆症加重,石芳会出简单的算术题让婆婆和杨凡抢答,谁答对了就会赢得水果糖、香蕉、月饼等“好吃的”奖品。

让家风传承

如今,石芳的女儿、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成家立业了。

在石芳的影响下,儿子和女儿也特别孝顺。每到周末,儿女们买回来的食物,总是最先拿给奶奶吃,围在奶奶身边给老人做按摩,抽空还要帮石芳做家务、干农活。

“我的父亲今年91岁了,他也是一名退休教师。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兄妹几个要为人善良、孝敬老人,懂得感恩与回报。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明白做人要有孝心,付出也是一种幸福。照顾婆婆是我的责任,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想给孩子们树立个榜样,让他们都心存一份爱心、孝心,并且将这个好家风传承下去。”朴实的石芳道出了她的心声。(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温慧娟)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