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公交的变迁

 

QQ截图20190902083940

1946年开设第一条公交线路

1946年,归绥市(呼和浩特旧称归绥)政府“奉谕举办本市公共汽车,以利职员商民往返新旧城便利”。3月18日,公共汽车管理所成立,由公路管理处开设,隶属建设厅,有旧客车4辆,开设1条由新城鼓楼至旧城北门的公交线路,长4公里。从此,公共汽车开始部分代替了人力和畜力车,是绥远省(1954年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开办的最早的市内交通机构。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公共汽车管理所回归到人民的手中,绥远人民政府管理科接收了归绥市公共汽车管理所,并开始筹建成立“公共汽车站”的工作。

过去的公交车和驾驶员

1952年,公共汽车管理所在旧城北门设置站点,隶属建设局管理科,有职工5人,客车2部,均已破旧不堪,其中1部严重破损,另一部勉强行驶,因燃料缺乏,只能以烧木材为动力,运行于北门至鼓楼之间,全年行驶6千多公里,年客运量不足十万人次。

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同年的7月14日,由建设局领导的公共汽车所移交给交通运输管理处接管,并正式命名为“呼和浩特市公共汽车站”。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公交候车亭

直到1978年,呼和浩特市公共汽车站成立了第二车队;1985年,第三车队成立;1986年,第四车队成立。1955年至1986年,历经32年的时间,“呼和浩特市公共汽车站”已改称为“呼和浩特市公共汽车公司”。随后的几年里,首府公交事业持续发展。到1993年,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公司拥有5个公共汽车分公司,1个保修厂,拥有职工2116人,线路25条,车辆213台,线路总长度为407.2公里,日客运量15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市民乘车难的现状。

从冬冷夏热到舒适环保

据老一辈公交人史伶娣回忆,早期的公交车实行售票乘车,公交售票员穿一身灰色制服佩戴帽子感觉特别神气。史伶娣最初是18路公交车的一名售票员,当时,票兜子、票本、套袖成为售票员的上岗装备。1994年年底,呼市公交率先在3路、4路车实行了无人售票,售票员这个岗位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做了近10年售票员的史伶娣舍不得和公交车“说再见”,转行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她告诉记者:“我最早开的公交车是通道车,车身长噪音大速度慢,车厢四处透风,车内座位又少又破,配车少,乘车等候时间长,排出的尾气还污染环境。”

经过一次次的变迁,公交车早已旧貌换新颜,几乎所有线路都淘汰了老旧车辆。从2012年1月开始,公交公司陆续为八条线路更换了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的交付使用,是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出行体验。

如今的新能源公交车舒适环保,伴随着提示音响起,白绿相间的18路新能源公交车缓缓驶入站点,乘客排队依次上车。近日,记者在18路新能源公交车上看到,公交车车厢内安装了遮阳帘,配套公交线路图、司乘人员服务卡、语音提示、无烟提醒、乘坐守则、垃圾桶等文明标识和设施。车厢内的座位布局合理,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除了配备安全锤、灭火器等安全设施外,车窗上还装有自动破窗器,紧急情况下,只需一按,车窗便会自动破碎,方便乘客逃生。

李超夫妇与新能源公交车

史伶娣的儿子李超也是18路公交车的一位驾驶员,因为从小看到母亲跑车,让他对公交车有了不一样的感情。李超从事公交车驾驶员已经十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我开过柴油车、天然气车,现在又开上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以前的公交车冬冷夏热,行驶起来也比较颠簸。现在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起步停车都很平稳,行驶过程中车厢内噪音小,而且动力十足,更加低碳环保,乘客乘坐起来也非常舒适。”

乘客陈俊说:“这几年我们城市的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档次明显提升,营运线路和营运范围扩大,场站等基础设施也很完善,司乘人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出行感觉越来越好了。”

另外,各项便民政策接踵而至,60周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开通免费公交青城1号线、青城2号线……这些都成为首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引领了城市的发展,为呼和浩特这个魅力城市的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从人工售票到“智慧公交”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公交智能化也逐渐显露出来。建立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全市所有线路运营车辆实行监控,公交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在乘坐公交车时很多市民使用手机支付,还有的使用IC卡刷卡付费,用纸币付费的市民越来越少。记者从呼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为了让出行更便捷,公交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同时还大力推进“智慧公交”系统建设,推行“掌上公交”APP,市民可实时查询公交车运行位置、车辆换乘等信息。

市民段女士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以前最让她发愁的就是在站点等公交车,因为不知道下一辆车何时到站,所以只能早早地过来等待。“自从有了‘掌上公交’智能APP后特别方便,随时随地就能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到站,既不耽误行程,也能避免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段女士说。

通过关注“掌上公交”,市民也可获知所处地点的公交站点信息、公交车辆运行实时信息,查询线路换乘方案、各条线路班次进度等。

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网

2014年,随着K1、K2、环1、环2四条新线路的开通、多条线路优化整合,呼市公共交通线网调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年8月,公交公司开通首条至和林盛乐经济园区的公交线路——101路公交车。截至目前,已开通铛铛车观光1号线、2号线,二环快速路公交1号线、2号线及夜间公交1号线、2号线。目前,公交线路有市区线路、市区环线、快速公交、社区线路、大学城线路、机场线路、城乡线路、学生公交专线、旅游观光专线、夜间线路等,公交车已成为普通老百姓出行的最佳选择。

城乡公交线路的完善让村与村相连、村与城相通,一条条城乡公交线路变成了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以前来趟城里都是坐大巴车,自从开通了103路公交车后,去城里方便多了。”脑包村村民张女士说。

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近年来,我市相继开通了多条通往周边农村的公交线路,到盛乐经济园区的101路、到脑包村的103路、到野马图村的104路、到根堡村的105路……一条条延伸到村民家门口的公交线路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四通八达的城乡公交线路网不仅方便了城乡居民出行,也有力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截至2019年5月底,运营公交车达到2886台,出租车640台,客运量完成1.55亿人次,公交运营里程达到4282.8万公里,公交运营线路183条,公交线路长度2444.57公里,线网长度801.1公里,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公交运力及服务水平持续上升。

“今后我们将继续为市民提供便利、优质、安全的公交服务,以优质文明的服务和规范高效的管理,把公交打造成展示城市形象的文明窗口和流动的风景线。”这是每一位呼市公交人的信条。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