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旧郊区变身新市区 大高楼代替矮平房

呼伦南路新建的高楼

从农田菜地、单位厂房到居民小区,从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从小小货站变成大型批发市场,记忆中的“郊区”早已经成为市中心,对于亲历“郊区”变化的人们来说,这几十年内心都是震撼的,而这一切的变化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菜地 厂区变身居民楼

“这块地方还是菜地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刨过土豆,1981年这里才开始动工新建小区,第二年我们就搬进来了。”说起毛纺东小区的变化,70岁的高有金一脸的激动。高有金是托克托县人,1964年,14岁的他进入到毛纺厂成为了一名电焊学徒工。“那时候正赶上毛纺厂扩建,新建了三毛,招了一大批人,我也是那个时候进入毛纺厂工作的,刚来的时候,这一片东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西墙,西到二毛宿舍的东墙,北至郊区政府,南临现在的鄂尔多斯大街都是东瓦窑村的菜地,种土豆、白菜什么的都有,我们还在这块地上捡过土豆呢。”高有金说。

改造后的毛纺东小区

1981年,高有金所在的毛纺东小区开始新建,当时只允许建四层高楼房,小区最先建起来的几栋楼房也都是四层,后来国家允许建五层、六层,小区新建的四层高楼房又加盖出了一层。“有楼房住那当然是高兴的事情,虽然当时这里是郊区,但还是让我们这些人高兴了很久很久。”高有金说。

郊区政府办公楼

从平房搬进楼房的不仅仅有高有金还有居住在郊区政府宿舍的吴哲老人。今年81岁的吴哲是原郊区工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1985年在他工作的厂区上新建了郊区政府宿舍。“最先建起来的是中间这栋楼,面积为83平方米,我们这栋楼是后来建起来的,每户面积是62.54平方米,现在觉得很小,但当时我已经40岁了,拖家带口能从平房搬进楼房还是很高兴的。”吴哲说。

郊区政府宿舍楼后面的平房

在吴哲的记忆中,不仅自己生活的小区是原来的厂区,里面存放木料、钢材等物资,就连现在五塔寺东街排水管理局也都是菜地。“以前这些地方都是郊区,属于西菜园乡,在排水管理局附近的菜地旁边还有一个大坑,有自流井,前面刚建成的几栋楼房都是用的自流井里的水。”吴哲说。

小货站变身大市场

生活在青城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的,然而在1986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货站。

高有金介绍,在他的印象中东瓦窑村当时的面积非常大,不仅他们现在居住的毛纺东小区当时是东瓦窑村的菜地,就连北边奈伦小区也都是菜地。“80年代还没有形成批发市场,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货站,一些商贩把从外地进来的货物存放在这里,周围都是菜地,大家都种菜没有人在这里卖菜,就连前面的鄂尔多斯大街也只是一条仅能通过两辆马车的土路。”高有金说。

“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最初占地只有2亩左右,市场建立初期周围还都是菜地,只有这一块是空地,人们在上面摆摊售卖一些生活物品,后来有附近的农民开始在这周围卖菜,再后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就越来越成规模,东瓦窑村开始对市场进行建设和管理,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一度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蔬菜市场,到现在东瓦窑菜市场每天的菜价都会上报农业部门。”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贾鹏飞说。

货站变身大市场,为生活在附近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到90年代的时候,周围已经建起来了不少居民楼。原来的菜地也都变成了现在的小区,奈伦小区就是90年代建成的。小区越建越多,菜地越来越少,卖菜的也就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每到秋天这里卖菜买菜的人特别多,土豆、大白菜、大葱都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冬储菜。不仅市民们会来购买,各个地区的菜贩子也会来这里买菜,每天热闹的很呢。”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的商户说。

旧郊区焕发新生机

从上世纪80年代建成到现在经历了近40年的风雨洗刷,曾经远近闻名、牛气哄哄的小区周围有越来越多的新楼房建了起来,而且楼层越建越高,越建越高档,原来的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市中心,原来的新楼房却也变成了人们嘴里的老旧小区。

在毛纺东小区院内,楼房的外墙重新做了保温,刷了黄色的涂料,原来裸露在外面的红色砖墙在院里几乎再也看不到,就连小区原来的车棚所在的位置如今也建起了青城驿站。“改造了好啊,做了保温,烫了房顶,铺了路面,做了绿化,还换了窗户,房子虽然是老房子,但是修整修整住起来还是觉得舒服。”高有金说。

在高有金及邻居们的印象中,原来的楼房并没有防盗门,每个单元门都是木头门,时间久了门都变形了,楼道里到处都是粘贴上去的各类小广告,小区无人打扫,到处脏乱差。

2015年毛纺东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这让高有金和其他居民的脸上笑意满满。“环境好了,当然高兴了,再也不用羡慕别人的小区了。”

环境变好的不仅有老旧小区,还有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执法部门不断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从摊位的摆放、车辆的停放、卫生的清扫等等各方面都有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市场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前来购物的市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

“以前商户门前是没有这条白线的,想要卖的东西都随意的摆放在门前,人们进来逛市场车是开不进来的,只能推着自行车来,而且里面也没有停车的地方,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画了摊位摆放的区域,按照门前三包进行管理,还划出了停车位,秩序、卫生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人们逛着也更舒心。”巧报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兵说。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英)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