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笑把南山指 秋分见寿星

金陵山色里,

蝉急向秋分。

白露过后,秋分到来。秋天的脚步越来越重,秋意也渐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秋分”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在白露和寒露之间,一般在9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世界各个地方的白天和晚上都差不多是各12小时。之后,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到了冬至那天,则黑夜最长,白天最短。冬至后,白天又逐渐增长,到了春分,又是昼夜各12小时。

被国际气象学界赞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有规律地区分出昼夜的变化,更是数千年中国农业耕作的时令指导。节气如此神奇,有赖于先人的智慧。早在《礼记》中便有了关于时令、节气的记载,到了战国末臻于完善,《淮南子》形成流传至今的明晰的系统。

由于节气的物候特征明显,古人诗文中经常出现与节气相应的物候的描述。如: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将立春时万物萌动的姿态尽显笔下。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则是春分报春,一派春花烂漫。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淫雨霏霏,断煞愁肠。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夏日悠长,远人难归,无奈的思绪徜徉不断。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仲秋寒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马戴《送僧归金山寺》“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秋意浓郁,万物萧瑟。戴叔伦《小雪》“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雪花纷飞,寒意扑面。

在八月十五正式被确立为中秋节之前,民间常常在秋分之夜祭月。秋分这天还要吃秋菜、送秋牛,包汤圆粘雀嘴,孩子们喜欢放风筝、竖鸡蛋等等。

由于秋分的星象特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又多一层深意。秋分黎明,常可以见南极老人星。故赵蕃《老人星》中写道:

大史占南极,

秋分见寿星。

在拜耳恒星命名法中,老人星是南天船底座中的主星,α星,是这个星座中最亮的恒星,也是全天第二亮星。古人认为,秋分、春分时是否可以看到老人星,不仅与个人的福寿相关,还与庙堂安危有关。《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常以秋分之曙见於景(丙),春分之夕见於丁。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天上的老人星就是寿星,又被称为南极仙翁。寿星据说是西王母的长子,他生得额秃顶广、须发尽白、面容红润,乘白鹤或者白鹿往来天地间。《西游记》中,还有一段关于寿星的坐骑白鹿跑到凡间兴风作浪的故事。《封神演义》里,寿星又成了元始天尊的大徒弟。也有传说认为,寿命达八百年的彭祖就是寿星来人世间体验生活的化身。年画上,寿星总是拄着拐杖,画面上一定有仙桃、蝙蝠、胖娃娃围绕,富有多福多寿的寓意。

东汉明帝时,第一次在祭拜南极老人星时,设宴款待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并赠送老人们酒肉、粮食和手杖。明帝赠送的手杖的杖头雕刻着鸠鸟头,被称为鸠杖,也称为王杖。从汉初便有官府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颁发鸠杖的规定。老人一旦持有了鸠杖,便有一些特权和优待,如可以自由出入官府;外出旅行时食宿应该获得官府照应;任何人欺负持鸠杖的老者则会受到严惩。出土的文献中记载,殴打持杖老人的人被官府斩首弃市。汉成帝时,老年无子女者可以免税卖酒,有自愿照料孤寡老人的人也可以获得同等待遇。

从这些资料中可知,无论老人、寿星、老人星在古代都深受重视,是吉瑞祥和、天下太平的象征。将秋分、老人星、富贵美好等等在诗文中集中表达的是宋代长寿词人牟巘的《水调歌头》:

叔父茅封贵,

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

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

瑶沼丹壶如画,

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

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

记初度,

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

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

尊有仙家九酝,

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

还以祝严宸。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