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包头智造 企地融合一盘棋

北奔重型汽车总装生产线。

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设备安装生产线。

包钢稀土钢板材厂续退火生产线。

北方股份NTE200电动轮矿用自卸车。

晋西车轴精加工生产。

●“一五”期间,国家布局156项重点工程,包钢、一机厂、二机厂(北重集团)、包铝、202厂(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项目先后落户包头。这里诞生新中国第一辆坦克战车、第一门火炮、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

●1958年,包铝建厂

●1959年10月1日,32辆主战坦克、32门100毫米高炮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上受阅

●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1988年9月21日,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改造工程在我市开工奠基,填补了我国现代化重型载重汽车的空白

●2009年7月13日,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挤压出第一根厚壁无缝钢管,我国在重型挤压、材料成型技术领域成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2016年12月8日,包钢集团稀土钢板材冷轧生产线全面投产,结束了包头乃至西北地区不能生产高附加值高端汽车用板和家电用板的历史

●2017年6月16日,国内首条AP1000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在中核北方正式生产,成为三代核电技术实现国产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标志事件

包头,曾经这个有鹿的地方,借水旱码头、皮毛集散地之势商业兴旺,因包钢、一机、北重、包铝、中核北方这串响亮的名字迈上工业化征程。新时代里,“草原晨曲”仍在这里回响,“大国重器”从这里声名远播,包头工业正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而再度吹响“集结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多次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包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把做精做优新材料产业作为基础关键,把企地融合深度发展作为重点方向,把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协同推进三次产业的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 光辉岁月 草原钢城平地起

70年沧桑巨变。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册上,包头书写着一段段经济发展的华章。这里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坦克战车、第一门火炮、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博得了“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名。

60多年前的“一五”期间,国家布局156项重点工程,包钢、一机厂、二机厂(北重集团)、包铝、202厂(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项目先后落户包头。一批批来自大江南北的优秀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大中专毕业生汇聚戈壁荒滩,拉开了包头工业建设从无到有的大幕。

包钢集团,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1954年,包钢建厂;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1960年,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为包钢一号平炉出钢剪彩。包钢的建成,结束了内蒙古地区“无铁、无钢”的历史,开启了自治区现代工业的新征程。

一机集团,新中国唯一的主战坦克研发制造基地、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北重集团,新中国最大的火炮生产基地和矿用车生产基地。1954年,一机、二机建厂;1958年底,两厂分别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辆中型坦克、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1959年10月1日,32辆主战坦克、32门100毫米高炮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上受阅。

包铝集团,新中国自主设计、建成的第一家电解铝企业。1958年,包铝建厂;1959年,新中国第一块自力更生的铝锭在包铝下线。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为共和国“两弹一艇”和核电事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厂。1958年,202建厂;1962年12月,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1964年10月16日,工厂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热核材料,干部职工们亲切地称之为“争气弹”。

作为包钢、一机厂、二机厂的配套设施,一电厂、二电厂同步建设,加上新中国成立前兴建的三电厂,筚路蓝缕中,包头的现代工业格局初步搭建完成。今年前5个月,我市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33.5%。在包头第一代建设者看来,他们在漫天黄沙的戈壁荒滩上见证了一个工业重镇诞生的奇迹。

■ 辛勤耕耘 大国重器包头造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伴随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包头制造”以厚积薄发之势蜚声海内外。

2016年12月8日,包钢集团稀土钢板材冷轧生产线全面投产,结束了包头乃至西北地区不能生产高附加值高端汽车用板和家电用板的历史。同时,包钢作为全球最大的钢轨生产企业,从2007年生产出第一根高铁钢轨起,到2018年底,共生产百米高铁钢轨260多万吨,折合铁路里程1万余公里,满足了国内约1/3的高铁钢轨需求。

2009年7月13日,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挤压出第一根厚壁无缝钢管,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预示着我国高端材料成型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88年9月21日,中国兵器集团最大的军转民项目——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改造工程在我市开工奠基。1989年末,首台国产奔驰重卡下线,填补了我国现代化重型载重汽车的空白。

2017年6月16日,国内首条AP1000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在中核北方正式生产,成为三代核电技术实现国产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标志事件。之后,全球首条具有四代核电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也在该公司投入使用。

大国重器层出,助推包头科研勇攀高峰。如今,我市聚集了自治区40%的专业技术人才、60%的工程技术人员,拥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6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创新型企业124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3个、院士工作站46家,万人发明专利4.6件,创立“中国稀土钢系列产品标准”等8项首创标准,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居自治区首位。卢仁峰、宋殿琛、张学海、郑贵有、戎鹏强等大国工匠成为技术工人的中流砥柱。

目前正依托“包头制造”实现产业转型,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71.4:13.3:15.3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3.1:41.1:55.8。

■ 继往开来 “包头智造”方兴未艾

目前,我市现已拥有中央、自治区驻包企业34户,如何促进作为工业长子的驻地企业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融合,协同踏上高端、智能、绿色发展道路,成为包头破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今年,北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110吨NTE120AT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下线,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涉足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

此外,我市已建成全国首个投入运行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2018年,全市604台(套)数控设备实现局域网联网,云平台完成实际业务额3.3亿元。“北奔车联网平台”正在形成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制造业转型服务新业态。当年,“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及“北奔车联网平台”成功获批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2015年,包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全市41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企业)达到11个,数量和发展规模列自治区首位。加快建设工业能耗智慧监管平台,2019年底前将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大力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的培育。2018年,包头装备园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占自治区的一半;包铝获准成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通威低能耗零排放多晶硅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工信部绿色集成项目。同时,推进包钢集团800万吨冶金渣处置利用工程,进一步扩大我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70载栉风沐雨,自治区工业长子包头重焕生机,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