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董存娥耗时14个月完成56米长剪纸作品《荣华》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辛永红)为了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深切祝福,呼和浩特赛罕区民间剪纸艺术家董存娥耗时一年零两个月完成了一幅长达56米的剪纸作品《荣华》。当56米的画卷徐徐展开,56个民族、99个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人物跃然眼前,他们形态各异地舞动在大红色的“百花卷草纹”之间,呈现在以黑色为底色的卷轴之上,庄重典雅中不失温柔细腻,作品之宏大,使人为之赞叹。在董存娥这幅凝聚了一年多心血的作品里,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祖国大地是黑色的厚土,红色代表繁花似锦的生命,人物选择用白色的宣纸,代表人物的胸怀坦荡”。董存娥说,从去年起,她就想着做一副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但什么样的题材才既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她内心的欢欣之情,又能够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形象地展现出来,她思考了很久。为了寻找灵感,董存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又收集了大批图像素材和资料,期间还不断走访相关专家进行探讨,最终,综合各方意见,她决定将“民族大团结”定为作品的主题。

主题确定之后,便开始了艰辛的创作过程。将作品所需的所有图形手绘完毕之后,需要一鼓作气剪完。因为作品宏大,中间不能断链,董存娥就夜以继日的去做,有时加班到凌晨两点。耗费75张红纸、81张黑纸、10张白纸,最终完成了这幅56米的长卷作品。“技艺无高低,全在于内心创作要包含着什么内容,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表达什么,能给社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在董存娥的工作室内,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有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也有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人物,一幅幅红彤彤的剪纸将房间渲染得格外喜庆。董存娥说,自己这一手绝技来自奶奶,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从小到大都没有放弃过,渐渐地,剪纸就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董存娥了解到剪纸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热爱的剪纸也有失传的危险。“我们这些会的人,就有义务、有责任把他们传承下去。”剪纸业绩突出,董存娥被选举为赛罕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她更加意识到,剪纸的非遗传承已经成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除了为多家学校担任剪纸的课外辅导员之外,她还组织协会会员深入社区,给学生和居民们传授剪纸技艺。“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团队已经累计教授剪纸技艺3万余人。”今年,董存娥和她率领的团队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他们被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间艺术专项志愿服务队”的称号,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些平均60多岁的老人们身上,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成为一种使命。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