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和林县:“盛乐模式”演绎发展加速度

从“100万元启动资金”创造“盛乐模式”起步,和林县经济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在这里宣示。从“三年迈了三大步”产生“和林效率”再出发,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在这里吹响。1999年,盛乐经济开发园区(2006年更名为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开工建设,刮起了和林县经济建设的东风,盛乐这片曾经丘坟遍野、昏鸦四起的荒野,从此走上了现代工业化之路。20年来,令人称道的“盛乐故事”如同一段传奇,镌刻在和林县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中。

“盛乐模式”孵化“和林速度”

和林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发轫于盛乐经济园区。

盛夏时节,行走在经济开发区宽阔的马路上,眺望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厂房,品评厂房内发生的故事,聆听现代化流水线发出的时代琴音,仿佛置身于一座花园里,悠扬静雅,清新爽亮。

历史镜头回放到1999年。盛乐经济园区建立初期仅有100万元启动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4亿多元资金总量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三山五丘二分川”,地上没抓的,地下没引的,头上扣着国贫县的帽子。“那时候的园区真可以说是穷乡僻壤,经济发展硬件、软件的基础都很薄弱。”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军深有感触。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园区的“开山炮”轰鸣炸响,迸发溢出的改革“营养”,将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孵化为叱咤风云的中国乳业巨头。

蒙牛的发展,得益于和林县委、县政府创造的良好投资政策,得益于和林县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热情服务。和林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对企业投资洽谈、立项、办理手续等工作,一律实行“一座楼内办公、一支笔审批、一个桌上盖章”的一条龙服务程序,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盛乐模式”的推动下,蒙牛从这里启航,这头“草原牛”闯进深圳,问鼎北京,逐鹿上海,挥师港澳,走向世界。“草原牛”的精神也开始在和林县深深扎根。

“绿色因子”产出“和林效率”

绿色宜居的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为全国瞩目。2019年7月16日,来自人民网、新华网、正北方网等中央和省级网络媒体的记者的目光聚集在蒙草草博馆,对和林县生态和绿色产业发展进行集中采访,共同见证和林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心和绿色发展的历程。

时光荏苒,一批新型业态产业从和林出发,燃起炽热的发展火焰。

一个个生态绿化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以蒙草、蒙树等林草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个源头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撒。以赛科星公司为依托,开展航天诱变及动物干细胞诱导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开创了国内畜牧种业航天育种的先河。

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蓬勃生长。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客中心”,一个个孵化器的标识引人注目,三三两两带着各色工牌的创业者聚集一起激发“头脑风暴”。

“盛乐故事”续写“和林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和林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和林县经济之轮穿过迷雾、破浪前行。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9年和林县地区生产总值与1978年相比总量翻了21番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经济的增长,为和林县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费贡献更加突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94亿元,同比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平均增速保持同步。

——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企业总部、创客中心入驻单位200多家,微软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入孵企业15家,建成创业园4个。新动能不断加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30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林县委书记王威亮的话掷地有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林县将统筹抓好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设施配套、服务保障等工作,坚持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将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转型成为传统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首席记者 李海珍 通讯员 张晓琴)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