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通过产业扶贫 持续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山地中药材、平川食用菌、沟壑经济林、坡地小杂粮、点上乌骨羊、面上优质薯”。这是武川县产业扶贫所形成的独特格局,也代表了我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形成的突出特点。

近年来,我市大力培植发展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我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因村因户因人制定产业扶持方案,同时,深入分析贫困村资源禀赋,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界限,大胆探索“跳出小圈子、跨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特色产品”的异地产业覆盖“飞地”模式,组织引导贫困户利用资金、土地等资源资产投入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资产收益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联结,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在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上,我市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受益。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到9个旗县区提供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确保了各地区产业发展不断得到创新和推进。通过出台支持武川县、清水河县高质量发展政策,切实提高了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不懈努力,2018年,全市共减贫4611户8986人,1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