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如果呼和浩特是本书,这些“封面”美翻了!

夏日

俯瞰生机盎然的呼和浩特市

绿树成荫

郁郁葱葱

这座用绿色铺染底色的城市

天更蓝了

水更清了

山更绿了

为守护首府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应群众对生态宜居城市的高品质追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大局、心系民生,紧盯建设“美丽青城”目标,深入开展治气、治水、治土、治山工程,始终把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不断展示着首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新亮点。

治气——呵护蓝天白云

为了让首府天空的蓝色透明度更高,2018年,市政府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2018-2020年)》《呼和浩特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强力措施,全力保卫蓝天。

为加快全市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燃煤消耗总量,改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推进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结合实际现状,我市编制了《呼和浩特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451.78平方公里,明确了一类和二类高污染禁燃区边界和建成时间,细化了16个部门的监管责任,从顶层设计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给予了有力保障。同时,大力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到2018年全市22台发电火电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燃煤污染是采暖期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在2017年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的基础上,2018年我市淘汰了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5台,2019年将淘汰26台,2020年将完成剩余29台淘汰任务。同时,不断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对城中村、棚户区居民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完成了24万户居民环保炉具替换,初步估算削减烟尘6961吨、二氧化硫2687吨、氮氧化物577吨,为冬季供暖期空气质量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印发了《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秸秆禁烧公告》等文件,向全市发出禁烧倡议,强化督查检查,共发现问题106起,对相关责任部门通报26次,并通过媒体对秸秆焚烧现象进行曝光,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制定了秋冬季柴油车超标排放专项行动方案,在主要区域和路段昼夜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柴油货车19828辆,检测11918辆次,处罚346辆;同时制定并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备案非道路移动机械1325台。

随着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纵深推进,2018年,全市优良天数增加至272天,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1.9%,超出自治区考核目标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7微克/立方米。截至2019年7月1日,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共计145天,同比增加21天,六项主要污染物实现了“五降一平”。

治水——守护碧水清流

水生则利万物。我市高度重视水环境整治,先后实施了环城水系、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提标改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黑臭水体整治等环保工程,着力解决水污染、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问题。2018年,制定了《呼和浩特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方案(2018-2020年)》,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大河道巡查、河道整治力度,封堵沿河非法排污口,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全市7处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城区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和提标扩建工程通过环保验收,出水水质全部优于一级A标准。旗县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至一级A排放标准,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行实时监控。全市已建成黄河头道拐、喇嘛湾、引黄入呼取水口(蒲滩拐)和大入黄口共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切实强化水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划定了城区、城镇、乡镇、农村4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对城市、城镇和乡镇三级水源地环境状况实施了评估,黄河蒲摊拐水源地16个环境问题、哈拉沁水库水源地4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开展全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行动,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常盛制药完成绿色酶法技术改造的同时,投资1.1亿元建成日处理6300吨的中水回用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托电工业园区7家制药企业实现了污水第三方处理。全市10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已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集中收集处理,1个市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建成。通过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181家加油站902个地下油罐防渗漏改造任务,完成率达80%。

2018年“水十条”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入黄口断面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目标要求,全市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7处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4月底,我市黄河喇嘛湾断面、大入黄口断面、浑河入黄口断面达到“水十条”目标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治土——保卫家乡净土

为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我市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靓丽名片,2018年,呼和浩特市通过坚持耕地保护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固体废物立足综合利用与变废为宝等工作,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为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的监管,完成了全市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工作,建立了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清单,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和全市涉重金属排放企业信息调查工作;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已完成全市4区、3县的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对全市备案的49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7家经营单位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对金桥电厂、丰泰科林热电厂粉煤灰场进行了覆土、绿化,强化综合利用,减少了煤灰粉尘污染;划定面积3364.7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积极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对大青山等7个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180余次,通报问题39次,有效防止了自然保护区内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

治山——构筑生态屏障

阴山山脉大青山段,是敕勒川平原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控制风沙侵袭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防线。早在2012年,呼和浩特启动了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大青山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工程东西全长120公里,南北平均宽3.3公里,区域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大青山沿线境内涉及4个旗(区)、10个乡镇、73个行政村,约9.73万人。该项目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从2012年至2016年,建设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建设区域主要位于新城区和回民区;二期工程始于2017年开始,建设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建设区域主要位于土左旗和赛罕区。

工程建设初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为主”的综合整治理念,即以生态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旧村拆迁改造、适度开发为主,围绕“保护生态、涵养水源、搬迁移民、旅游休闲、展示文化”的规划目标,实现山、河、林、田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的和谐交融,将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严格控制区域绿化盖度不低于80%,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投入。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70多家,拆除生产设备177套。关停白灰腻子粉厂80多家、搅拌站30家、选金矿16家、碎石场14家,取缔泔水猪等非法养殖户70余户。

工程启动以来,先后建成了雅马图森林公园、恼包公园、呼和塔拉草原、千亩丁香园、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等生态区域。以上项目构建了森林景观、草原风光、沙坑治理和休闲农业等特色生态区域,同时促进了科普展览、体育竞技和文化会展等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随着治气、治水、治土、治山工程的纵深推进,天蓝、水净、山绿、空气清新的呼和浩特市,正在向市民呈现最美丽的画卷。

在呼和浩特

有许多长相很特别的“地方”

看了不由惊叹

原来

这么美!

赶紧来欣赏!

[责任编辑: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