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七十余载守初心 育得桃李满天下

——记阿盟一中的变迁与发展

盟一中校园新旧对比图。

走进阿拉善地区成立最早的中学——盟一中,只见教室宽敞明亮,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展览室、微机室、舞蹈室一应俱全,处处展示着一所现代化、规范化学校的崭新面貌。

让我们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梳理一下盟一中的发展脉络——1947年7月,阿旗中心小学第十届学生毕业,苦于无学可上,经旗政府研究于10月中旬特设初中预备班,这是阿盟一中的前身。1948年9月,正式成立阿旗定远营中学,戚涛为第一任校长。1949年解放,改名为阿旗中学,共招三届初中学生88人。

阿拉善的和平解放,开辟了文化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从1950年至1956年,阿旗中学由一所简陋的初级中学发展到初、高中都有,由解放初学生不足百人、教职员工14人,增至初、高中共九个班,在校人数411人,教职工34人。1956年,学校改名为巴彦淖尔盟第一中学,1958年改为阿拉善左旗第一中学。1959年夏,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均考上了区内外的高等院校。

“我是1960年进入一中念初中的,当时一中是全盟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是大家都向往的最高学府,在整个西部地区都小有名气。”74岁的田野老人回想起中学时的校园生活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学校的办学条件简陋,但基本设施还是有的,有教室、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学生宿舍、食堂、礼堂还有操场。虽然是一个偏僻小镇的中学,但当时学校老师都是从祖国四面八方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教师素质高,学习风气好,学校整体成绩在自治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老人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生活比较困难,许多教学设备只能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乐此不疲。

1978年恢复高考至上个世纪末,学校抓管理、促教学,稳步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到高中教学班24个,学生1300余人,教职员工130多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盟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驼乡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下,盟一中再次更名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教学在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学校建设驶入快车道,如今巳发展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拥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2000多人,教职员工190人,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功能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及现代教学手段和管理体制。

“同学们好!”“老师好!”在生物课堂上,盟一中教师多玉秀正在用数字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过去,老师在黑板上抄一道习题,几分钟时间就过去了,现在通过多媒体,既省时又省力,而且知识点的呈现更为直观,教学效果更好。”从教30余年的多玉秀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颇有感触:“过去老师主要靠自学,到图书馆里翻旧书‘充电’,因此教师成长周期较长。如今,得益于多种培训途径的畅通,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快,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进步,课堂已经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

72年来,盟一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遍布驼乡、全国的优秀人才,一批素质全面的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推动阿拉善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加快推进我盟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把阿盟一中打造成自治区一流示范性高中,经盟委、行署研究决定,将盟一中迁址新建。如今,在位于巴彦浩特东城区的盟一中新校正在加紧施工,总占地面积12.27万平方米的新校园建成后,可容纳3000人就学。经过几代人、历届师生共同艰苦创业,盟一中走过了72年的漫漫征程,正以崭新风貌昂首走进新时代。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