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萨拉乌苏:荒漠里的生态秘境

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马丽侠)中国北方有一条河,从黄土高原流入毛乌素沙漠,实现了西北大漠和长河相互依偎的生态童话。

这条河深深的嵌入黄沙之中,虔诚地探寻着远古人类的生命痕迹;静静的流淌在大漠峡谷里,呵护着南迁的珍稀候鸟;默默地滋润着绵绵黄土,养育着牛羊畜群、稻麦花田……这便是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河水流过

7月18日,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跟随“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去探索了这个荒漠之中的有绿洲、有湿地、有库湖的神奇之地。

远古人类的生命痕迹

“萨拉乌苏”,系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水”,或指水色,或指黄土岸壁。其实,萨拉乌苏河水清澈无染,河道弯曲,深深镶嵌于河谷之中。萨拉乌苏河谷深达60~80米,其间有醒目的阶地、离堆山、古河道和牛轭湖等地貌。

7月18日一早,“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便迎着朝阳,沿着弯曲的萨拉乌苏河岸,来到了“萨拉乌苏一河三园展览馆”。乌审旗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干事阿拉腾高娃给记者揭开了萨拉乌苏的神秘面纱。

沙漠大峡谷风光让人驻足

“萨拉乌苏河是无定河的一部分,无定河全长491千米,其流经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一段80千米,称为“萨拉乌苏河”,流域面积为2269平方公里。萨拉乌苏河虽然只是一条小河,但它在科学史上的位置尤为重要,其涉及古地质、古生物、古土壤、古气候、黄土及沙漠学等领域的研究。”阿拉腾高娃告诉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发现了著名的“鄂尔多斯人”(The Ordos Man)文化遗址。1922年,法国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等人发现并发掘了这个文化遗址。其中有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的左上外侧门齿,经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研究,解剖确定是一枚7~8岁儿童的门齿,大家为其定名为“ordos tooth”。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将其译作“河套人”,并称这一旧石器时代文化为“河套文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考古学者继续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察,相继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后来将这一文化遗址定名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此后我国考古学家又多次亲临实地考察,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证明,早在7~14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生活着。经过对地质、动物化石和石器的综合分析研究,萨拉乌苏文化被认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文化。

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及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2013年,鄂尔多斯市三届一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一个战略概念,即“萨拉乌苏一河三园”(萨拉乌苏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养生农业公园),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

世界级沙漠大峡谷壮美

站在沙山上远看萨拉乌苏河,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清水和沙山的绝美与和谐。沿着沙山与河谷连接的蜿蜒小路,走进河谷,来到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里水草肥美,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觅食,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草原的7月风景最美,当日,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在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赏游玩。

阿拉腾高娃给记者团介绍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阿拉腾高娃告诉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这里的河床经过长期冲刷形成形状各异的沟湾,这里地貌奇特,被誉为世界级沙漠大峡谷,属典型的高原峡谷地形和喀斯特地貌。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17.26平方公里。2014年2月17日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据了解,萨拉乌苏沙漠大峡谷位于乌审旗无定河镇大沟湾,海拔标高1300米。大峡谷由8大沟湾组成。东西走向,主谷全长34公里,历经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沙漠大峡谷,属于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美丽的萨拉乌苏河九曲盘转、迂回涤荡,流水穿行于群峰之间,两岸郁郁葱葱的植物遮掩着河道。峡谷内的萨拉乌苏遗址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著名的萨拉乌苏动物群的命名地。

沙地与丘陵间的“江南风光”

从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出来,沿着河岸向东北方向行走,便可以来到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走进公园,眼前树绿花红,湖水清澈透亮,踏上游船驶进湖中央,眼前是水天一色,蓝天白云,周边沙地草原景观环绕,森林景观以块或带点缀其中,形成了由湿地、沙地、草原、森林组成的独特景观。而眼前的这“江南风光”,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湿地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

对于记者一行对于眼前好风光的惊叹,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边良略显自豪,他告诉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巴图湾水库是公园的主体,也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水体,承担着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等重要功能。丰富的湿地资源对保护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无定河水源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水资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生境,特别是河谷湿地资源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我国候鸟迁徙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之一。现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桃红柳绿,碧水映日,林茂粮丰,香飘四季,素有“大漠碧湖,飞鸟天堂”美称。

“天蓝水清的好环境不但带来了生态效益,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现在湿地公园的旅游发展很好,带动着周边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我们会努力保护好这自然的馈赠,让这绿水青山变成我们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边良说道。(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马丽侠)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