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百年气象站 流金岁月书写气象历史

大青山上的气象站

呼和浩特,位于敕勒川、阴山下。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基本气象站就坐落在这里。

呼和浩特国家基本气象站包括呼和浩特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呼和浩特高空观测站,现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春去秋来,当记忆的画卷开启,一代代气象人见证了它的沧海桑田。

穿越时光隧道寻根

气象站的历史要追溯到1914年9月13日。它由当时的绥远气象观测分所筹建成立,隶属于绥远省垦务总局和北京测候总所, 1915年1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当时观测项目有气温、降水两项,测场地址在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财神庙。

1925年并入绥远省立农林试验场,更名为绥远省立农林试验场测候所,测址在归绥市新城东北隅中(现内蒙古党委大院),观测项目增加了天气状况、云量、风向、风速、气压、地温、湿度等。1928年,绥远省立农科职业学校为教学的需要,建立了学校测候所,1929年1月开始作气象记录, 1934年3月开始每日观测三次,06时、14时将观测数据(气象电报)发往南京中央气象研究所,同年9月1日测场迁往城南大台什村,进行观测。七七事变后停止观测,1946年11月1日恢复观测,成为中央气象研究所直属站,每天观测三次,1953年9月将气象观测场迁往城南五里营。1954年6月4日该气象站移交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将观测人员、观测资料、观测和发报任务移交给归绥甲种气象站,五里营站改为气候站。

呼和浩特气象站,1914至1915年分别由绥远省垦务总局和北京测候总所领导。1915至1937年分别由绥远省立农林试验场和北京测候总所领导。1937至1945年由日本占领军管辖。1945至1950年12月由绥远省军政机关领导。1951年1月至今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其中1915年1月至1937年6月温度观测资料,1920年6月至1937年6月降水观测资料已经并入呼和浩特观象台观测数据库,1937至1945年间的观测记录被日本人带走。

气象工作者的青春回忆

青春的记忆是美好的,现年整80周岁的原呼和浩特气象站地面观测员王金华说,关于那个年代最深刻的记忆,用了一个“苦”字来概括。1953年16岁的她作为部队战士从江南水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从事气象地面观测工作,及时准确是这一工作的突出代表性。1953年3月的一天,王金华值大夜班,当天风很大,12时30分外出巡视仪器,起了沙尘暴,从观测室到测场是顺风,而回来时被风沙刮的失去了方向,一出观测的门,就被风吹了回去,原本70米的路,来回兜圈子走了4个多小时,乃至漏了5点钟的观测,虽然不算事故,但是成为她一生中最大的懊悔之一。

同样是来自南方在呼和浩特站从事探空观测已85周岁的尹华琼介绍说,1955年7月4日高空探测业务由包头麻池气象站迁入内蒙古中心气象台。尹华琼说1954年4月25日归绥甲种气象站改为呼和浩特气象台,同年10月5日扩建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11月改名为内蒙古中心气象台。

历史长河中肩负重任

1958年自治区气象部门坚持以农牧业服务为重点,在“预报下乡、宣传气象、大搞服务”的号召下,组织近百人的工作组到重点农村、牧区、开展防风霜,抗灾保畜气象服务,同时开展了土火箭、土炮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试验工作,呼和浩特气象站积极抽调人员参加其中。时任内蒙古自治区观象台预报员,后来担任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的陈光明回忆说。

陈光明介绍说,五六十年代呼和浩特市地区的风和周边地区比不是很大,冬天受寒潮的影响不是很剧烈,另外冰雹灾害十分严重,看到冰雹砸毁庄稼,农民坐在地头痛哭流泪,气象工作者的心头沉甸甸的。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推进,1959年10月23日,内蒙古中心气象台的地面观测等业务分离出来,成立内蒙古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后来在1961年6月气象科学研究所专业气象研究室并入了观象台,观象台下设站哨管理科、专业气象科、高空科、人工控制天气科、人造卫星观测站、五里营农业气象试验站。机构重组和改革给呼和浩特气象站增加了新的任务——做好农业气象服务。

根据自治区气象局的工作部署和时任局长沈三元和观象台台长乌魁的重托,陈光明和呼和浩特气象站王建中、陈光亚等同志组成地形考察组,在东到乌兰察布盟卓资县、察右前旗,西到巴彦淖尔盟的贺兰山、乌拉山,南到黄河,北至阴山的广阔区域开展地形调查,谈到走过的每一条沟时,年近80岁的陈光明仍如数家珍。陈光明激动地说,当时别说汽车,连个自行车也没有,大家背着行李、干粮徒步走遍了每一条山沟,住的是农村的饲养院,和羊倌、牛倌一起搭伙吃饭。来至南方的陈光亚是爬山能手,遇到艰难险阻就成了开路先锋,大家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摸清海拔高度和走向,为做地形和气候研究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据呼和浩特气象站老同志贺秀男介绍,呼和浩特气象站在1964至1973年期间多次参加原子弹、氢弹试验后的辐射探空观测工作。

新时代里的新机遇

随着城市的发展,呼和浩特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已由过去的“城郊”变为“市中心”,探测环境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通过多次勘选,最终选址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实验区,占地面积79.9651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也在为我们的城市生活不断奉献和付出。(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蒙 通讯员 余亚庆)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