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二连浩特市残联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受表彰

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大会代表。

大会表彰了167名“全国自强模范”、100个“全国助残先进集体”、100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100个“残疾人之家”和33名“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殊荣,市残联理事长包玉花出席表彰大会。

二连浩特市残联理事长包玉花出席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市残联……

在口岸城市二连浩特,696名残疾人通过不同方式享受着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他们有尊严并独立自主地生活,不断地融入社会、走向社会,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信。

康复训练服务——为他们撑起朗朗晴天

二连浩特市从困扰残疾人最根本的问题入手,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由市残疾人联合会与蒙中医院共同派出管理者和专业人员外出考察,而后双方密切配合,于2014年底在蒙中医院成立康复科,其定位是面向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服务项目有:蒙医五疗、运动训练、作业训练、按摩、理疗等。

残疾人在社区进行身体康复及锻炼。

为真正让康复训练服务造福残疾人,市残疾人联合会先后培训康复管理人才27人,他们都可以独立工作,其中蒙中医院康复科于冬雪同志尤为突出,她理论扎实、技术手法娴熟,经她亲自上手帮助康复的残疾人就有50余名。她待人热情真挚,面对康复难度最大的残疾人时,总是不厌其烦,不仅关切地询问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工作、医疗等情况,还不停地通过温暖的话语和成功例证鼓励他们鼓足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残疾人康复工作面广、量大,有社区康复、聋儿康复、肢体残疾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等十项康复,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于冬雪没有墨守成规,她和同事们积极探索新方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使口岸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个别残疾人康复对象受陈旧思想观念影响,对康复工作的认识不足,主动配合康复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有时遇到残疾人家属不理解、不配合,说话难听,有的还给吃闭门羹,但康复管理工作者仍一遍遍上门,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呼和社区儿童武文奇接受康复训练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一些残疾儿童家长有感而发地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都这么着急,以后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市残联举办社区康复培训示范班,组织社区、医院及苏木(嘎查)人员参加培训。

不仅如此,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之家还每年通过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家庭的第一手资料。2017年,面向本市脑瘫儿童的家属开展了家庭康复技术培训,还实地追踪了解他们的家庭康复疗效,并现场指导家属做康复训练;对多名有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脑出血残疾患者,也实施了康复服务,康复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每天,康复人员都要耐心重复如下康复过程: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不断的康复训练中,这些残疾患者现已基本恢复正常,行动障碍和语言障碍得到了改善,均已可以独自生活。

2018年2月26日,市残联组织开展“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爱耳日主题活动。

正是有了像于冬雪一样心系残疾人、踏实工作、坚守在残疾人康复第一线的工作者,才撑起那片朗朗晴天。三年来,康复科累计接待50多名残疾人,其中,90%的残疾人都获得显著的康复效果,得到了残疾人、家属、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5月10日,市残联特邀专业技术人员,为听力残障人士免费验配助听器。

  家庭签约服务——让残疾人尊享高级待遇

市残联为残疾人及来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残疾人是整个社会人群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和工作,大多数残疾人的心里是挣扎和自卑的,本来身体上的不便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已经非常艰难,当面临教育、就业等问题的时,还常常遭受不公平对待,甚至歧视,使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快速发展,应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完善,尤其是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更能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制度文明、道德文明、精神文明,才能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之家一直探索和破解的问题。

2017年5月19日,市残联联合医保局举办“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为提高精准康复服务的效果,二连浩特市积极筛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使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定期随访、定期免费体检、设立家庭病床、实行上门门诊输液等护理服务,加之按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座,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医学科普资料,帮助残疾人接受功能康复训练,及时做心理疏导沟通工作,同时对监护人开展宣教培训和护理知识培训,有效掌握残疾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变化,做好家庭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提供24小时免费健康、预防、保健等电话咨询和指导。

2018年8月27日,市残联与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全国第二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通过扎实推进的家庭签约服务,筛查出一名脑梗患者,将其及时转接到蒙中医院康复科,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这位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更为可喜的是,目前他的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他感激地说:“幸亏残联的家庭签约服务,把我的脑梗病情消灭在初期,不仅仅是救了我,更是及时解救了一个家庭!

  温馨大家庭——解残疾人后顾之忧

市残联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免费理发。

市残联组织爱心人士为残疾人进行身体检查。

人类生而平等,让残疾人在“家”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让他们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爱,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之家秉持这一理念,尽最大努力用爱的臂膀搀扶起那些无助的身影,用爱的阳光弥补生命的遗憾。风里来雨里去,他们奔走在机关单位,宣讲政策、感染他人。

市残联与红会联合开展“心手相连我们一起成长”捐赠玩具、书款活动。

在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倾情努力下,现已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过去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参保可以享受补贴外,经2015年提标扩面,已实现残疾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全覆盖。基础由原来持证(一、二级)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100元,提标为全部残疾人享受社会养老保险补贴300元和社会医疗保险代缴400元。每年受益残疾人近700人,每年为残疾人报销医疗保险及康复费用40多万,解决了残疾人看病问题,切实消除残疾人因病致贫,将这普惠政策惠及这一弱势群体,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市残联和企业联合开展学雷锋活动,为残疾儿童送去礼物和关爱。

在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过程中,有150名居家托养的残疾人享受到补贴。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自主申请、社区受理、残联审核、民政发放的流程,近三年累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659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27人次。同时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市残联联合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首个“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2018年5月17日,市残联开展全国第二十八次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去轮椅等。

  就业培训——让残疾人提升自我价值

为了更好地关爱残疾人,让他们有处可去、有事可做,为残疾人家庭减轻精神、经济负担,也让这些折翼天使能够掌握一两门谋生技能,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之家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求出路,举办残疾人手工艺编织培训班,特邀阿巴嘎旗手工艺人,以手把手教的授课方法,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学员解答问题,使部分残疾人在一周的培训时间里掌握了手工艺品编织技能,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拿着自己亲手编织的作品表示非常有成就感,他们激动地说:“通过参加培训,让我们学会了一技之长,向居家就业的梦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市残联牵头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

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同样让残疾人看到希望,山西省特殊教育院校老师吴强就曾应邀来到二连浩特口岸,为残疾人开展为期一周的保健按摩培训。授课过程中,吴强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实操,为在场的学员认真讲解盲人按摩知识,同时针对如何运用按摩手法治疗糖尿病和伤筋疼痛进行了反复的讲解与演示。此次培训,对进一步提高盲人按摩水平,为盲人提供平等的就业创业机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共有5名残疾人通过保健按摩培训步入服务行业,通过勤劳双手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

市残联在苏木嘎查举办农牧区实用技术培训班

为促进残疾人自信、自立、自强,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通过精准扶持,有效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创业、就业,走上脱贫道路,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深入格苏木,对残疾人自主创业情况展开现场调研,深入刘四利创办的生猪养殖基地,对小猪的品种、养殖等情况做了详细讲解,鼓励残疾人努力掌握各种惠残民生政策,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价值。受到鼓励的刘四利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己的养殖场内雇佣了多名残疾人,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合作社共吸纳残疾股民23户,充分带动了广大残疾人就业创业,为残疾人搭建了平台,也有效提高了贫困残疾家庭生活水平,使他们走上致富之路,实现“身残志不残”。

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之家每年都举办各类扶残助残活动近20次,三年来举办就业方面活动近10次。目前,盲人家庭无障碍建设全覆盖,精准康复辅具适配聋人助听器适配全覆盖,盲人保健按摩店扶持全覆盖,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每户两万20余户,让众多残疾人实现了自身价值。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