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夏季炎热湿气重 温和祛湿有妙招

睡不醒、舌头边缘有锯齿、脸部出油多……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湿气”一词并不陌生,常常用“十人九湿”来形容湿气侵袭人体的普遍性。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如何祛湿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冠名支持的新华网“健康大讲堂”邀请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洋,与大家畅聊如何结合自身体质祛除湿气。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当体内有湿气时,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刘洋: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多了一个长夏,长夏之季的主气为湿,雨水多,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六气则成为病因,被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邪”。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又称湿邪。而湿气是中医的概念,也表示一种病理状态。

当身体有湿气时,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1、睡不醒,每天睡再多,还是觉得很困,睡觉流口水;头昏、打不起精神,身体特别疲乏,懒得动;小腿发酸、发沉。

2、起床之后如厕,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大便粘滞,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每次上完厕所,大便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

3、起床之后,嘴里气味重、发黏。

4、舌头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体状况,如果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锯齿,症状严重的,叫“裙边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5、早上脸上出油多,尤其是额头处、口鼻周围出油明显,面部油亮、头发也爱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

6、体态虚胖,饮食和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却明显增加。

以上这些信号或者症状,如果你出现了1-2种,要引起注意了,这说明体内有湿气。如果你去医院检查,也发现不了什么重大疾病,但会每天受到这些小毛病的折磨,这正好对应了湿邪的另一个特点——“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病程长,反复发作。在生活中,我们用“十人九湿”来形容湿气侵袭人体的普遍性。主要和体质因素、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洋 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主持人:如果感觉到身体积存湿气,该如何祛湿?

刘洋: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湿气是各种病症的源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癌症、中风、痛风等都和湿气有关系。祛湿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健身运动、艾灸、拔罐刮痧、食疗、中药等,这都属于外部疗法,治疗过后不能从根部祛湿,“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我国著名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提出人体分九种体质,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在人群中仅占32.75%,而与“湿”有关的体质包括痰湿质、湿热质。因此,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所得湿邪也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对待和处理。

痰湿体质:体型一般偏胖,腹部脂肪堆积明显,活动时出汗多,而且容易疲劳。这种体质的人,要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为主。

药膳方面建议陈皮粥:陈皮10克,大米50克,煮稀粥。其他有健脾利湿、化痰去湿的食物,如白萝卜、紫菜、海蜇、枇杷、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等。还可配合荷叶、冬瓜仁、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药膳来增强疗效。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此汤可以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鲫鱼汤:将活鲫鱼1尾(约800克),加红小豆50克,陈皮10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上笼蒸熟即成。可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祛湿的药物选择以二陈汤、藿香正气为基础。

湿热体质:常有面部油亮,口苦、口臭等症状,养生原则是清热利湿,对于肝胆湿热要特别注意清肝利胆。

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药膳方面赤小豆、薏米粥能很好解决这类人群。

绿豆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内,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绿豆与莲藕搭配可明目止渴,特别适合在盛夏食用。

祛湿中成药方面可选择三仁汤龙胆泻肝软胶囊。

需要注意,食物疗法口感单一,力薄效缓。 如果痰湿体质的人伴有心脑血管、代谢方面或其他较重的疾病,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