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漫谈立夏

立夏,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以太阳到达黄经45°为准确的时间界线。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从立夏开始,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最旺盛的生长期。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温差异很大。按照气候学的指标,当一个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22℃以上,才算进入夏季。

古时候,立夏这天有很多礼俗。帝王要率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连马匹车旗都是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祈愿。北方不少地区,立夏这天要吃“夏饼”,夏饼又称麻饼,有“状元骑马”“猴子抱桃”等不同形状。在南方,吃罢立夏中午饭要称一下体重,司称的老者讲着吉利话,希望上苍给带来好运——此风俗其实是提示人们,注意暑期养生,别让身体消瘦。从立夏开始炎热一天胜似一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常有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消化不良等感觉。这便是中医所说的“湿邪”。为了不使身体亏损,立夏这天还有煮“立夏蛋”的习俗。就是在煮鸡蛋鸭蛋或鹅蛋时放上砖茶,蛋在沸煮过程中慢慢变成茶紫色,趁热吃下有进补功效。

夏天气温高,进餐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各行各业要安排适合季节的作息时间。尤其是户外作业,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学校放暑假,也是为了避开酷热。内蒙古黄河流域不少人家有个浆米饭的瓷罐罐,内盛米和浆汤,置放于锅台或炕头上,便于快速发酵。浆酸饭用的米主要是当地的糜米或小米。酸饭和酸米汤含有丰富的食用酶菌及维生素,是增进食欲、消暑解渴、祛乏除困的理想食品。夏天人体水分消耗大喝水多,最好在水里放点菊花、薄荷、连翘之类的中药材,有利于祛暑泄火、止渴生津、调和脾胃。

夏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常常飘着朵朵白云。放眼大地,满目葱茏。盛开的山花色彩斑斓,仿佛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绿是生命的象征,尤其是田地里的庄稼,有浅绿、嫩绿、翠绿、墨绿、荧光绿、橄榄绿、孔雀绿、水晶绿……多得难以形容。然而不管什么样的绿,都是为丰收储存能量。不同种类的树木高低错落,绿得层层叠叠,阳光与绿叶忘情逗趣。风儿坐不住了,也想揽一把绿色入怀,于是婀娜的枝条摇曳开来,启发着诗人和画家的灵感。 夏天的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特别是进入伏天后,人们热得汗流浃背,原本舒适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令人十分厌恶,于是争先恐后去树荫下乘凉。要是有一股爽风拂过,顿生许许惬意。

如果天气风丝丝也不去闷热得像钻进蒸笼里、蚂蚁匆匆忙忙搬家、燕子贴着地皮低飞、水缸流泪、茅厕异臭时,老天定会隆重地献上一份厚礼——雷雨。先是乌云在西天边酝酿,迅速地漫过来,天空越来越暗。转瞬间“喀嚓嚓”的霹雳在头顶上炸裂,惊心动魄,窗玻璃“哗啦啦”乱抖。继而雨伴着狂风,千军万马般呼啸而来,在地上击起无数的箭头和水泡。远处的山脉灰蒙蒙一片,近处的房子模糊不清。屋顶上的雨水顺着屋檐像瀑布似的落下,院里已成汪洋,水上飘满废物枯枝树叶……渐渐地,风住了雨小了天亮了,周围的一切都清晰可辨,空气变得清新甜润,太阳也悄悄露出了笑脸。刚才的一幕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夏天的夜空,星星像深邃的眼睛眨巴着,洞察凡间的万家灯火。萤火虫拖着一缕蓝光,“嗡嗡嗡”飞来飞去,惹得小朋友们你追我赶。蝙蝠在空中忽左忽右蹿上蹿下,好事者纷纷摘下帽子抛向空中引逗,可蝙蝠追逐一下,蹁跹着离开了。

春种是基础,秋收是关键,而田间管理是夏天的持久过程。间苗、浇水、锄草、追肥、灭虫一环紧扣一环。夏锄又称“中耕”,不仅除去杂草,而且还能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对促进作物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谚说“锄搂八遍八米二糠”,是讲黍谷作物经反复多次锄搂才能确保颗粒饱满。所以,老农们不等太阳露面就扛着锄头,趁着醉人的凉意走向田野。一到地头便把鞋子脱掉,赤脚踩在松软的土壤上,银亮的锄头伸缩于田垅之间——正是有成千上万如此劳作的父老乡亲,才使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