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市:“文化客厅”盛满大众美好生活

海拉尔的山丹和临河的林立都是2010年来到呼和浩特市,后因工作缘故,两人在此恋爱成家,成为了新一代呼和浩特人。

谈起对首府的印象,他俩的爱情故事见证了这里的改变。“城市变化太快了,现在可体验文化生活的去处也多了。每到周末,我们经常带着父母和孩子逛逛博物馆、民俗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数字体验馆,感受首府的文化生活。”山丹说道。

说起文化生活,每一位呼和浩特人都会按捺不住自豪和骄傲。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站等构建起来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成为呼和浩特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名片。

目前,呼和浩特市的10个市、旗县区两级图书馆和文化馆100%达到国家部颁三级标准。在重大文化项目尤其是文化场馆建设方面,4个农业旗县新建综合性文体中心,目前有3个实现免费开放;市区新建2个文化综合体,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陆续新建了市群众艺术馆、改造了市图书馆;对市博物馆、昭君博物院进行整体扩建改造,对将军衙署博物院进行全面修缮和环境整治;启动了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建成开放;建成集公厕、休闲、超市、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青城驿站500多座。

2017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投入资金55亿元实施推进了“文化客厅”项目(包括市档案馆、民俗文化展示馆、民族青少年宫、方志馆、演艺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1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是目前为止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预计2020年9月竣工。

今年初,呼和浩特市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成功举办,来自田间地头的农牧民群众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了才艺。正是各级文化站为汇演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充分保障。

数据显示,目前,呼和浩特市9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全市1242个村(社区)已建成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4个。实施农村小舞台、小广场建设工程,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建设了便于群众看戏、看电影、健身娱乐的小舞台和小广场1000余个。在市4区村(社区),已建成80个社区影院,并逐步引入社会化运营和管理,统筹各方资源,提升体系末端设施的服务能力。

此外,呼和浩特市引导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基础较好的土左旗、托县、和林县打造中心乡镇、特色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以文化引领新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实施文化大院(户)扶持工程,对全市不同规模的60余家文化大院(户)给予扶持,配送了液晶电视、调音台和音响等基本设备。其中,托县北半球文化大院通过扶持和打造,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文化大院”和中宣部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