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决战在一线】莫旗万余贫困户受益京蒙帮扶“及时雨”

帮到点上 扶到根上

莫旗万余贫困户受益京蒙帮扶“及时雨”

看着猪圈里活蹦乱跳的27头猪,潘拥亮打心眼儿里高兴。去年冬天卖掉的10头仔猪和两头大猪,是这个家庭一年来最可观的一笔收入。

天刚蒙蒙亮,潘拥亮就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了。喂猪、饮水、打扫猪圈……干完这一系列的活儿,他额头上已经渗出一层薄薄的汗水。“为了让我的猪长得又肥又壮,就差给他们做个食谱了。”潘拥亮打趣道。

家住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汉古尔河镇朝阳村的潘拥亮今年42岁,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女儿读高中,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家里土地少,大女儿的一只手有残疾,有段时间,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贷款维持。

为了发展产业,潘拥亮选定旗里出台的“八种八养”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在扶贫产业资金补助的帮助下,他买了3头母猪作为基础母猪,到2018年底时,这些猪已经繁殖到20多头。这一年,潘拥亮顺利地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8年,像潘拥亮这样受益于“八种八养”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在全旗共3975户、10725人,覆盖220个行政村。去年,该旗在“四种四养”基础上,把菇娘、苏子、黄烟、中草药、食用菌、大棚果蔬、食用玉米、杂粮杂豆等种植业和鸡、鹅、鸽、猪、牛、羊、马、驴等养殖业,列入产业扶贫资金补助的“菜单”,引导有劳动能力而缺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选择发展适合自身优势的产业,并对发展“八种八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户不超过6000元的资金补助。

“八种八养”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位,但2100万元的资金投入却让旗政府犯难。除了自治区配套资金400万元和自筹资金900万元,剩余的800万元缺口则是来自京蒙帮扶资金的“及时雨”。

去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形成对口帮扶关系。从祖国首都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国贫旗县,一笔笔帮扶资金、一个个扶贫项目、一次次就业培训如同星星之火,遍洒该旗贫困地区,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扶贫资金带来活水源头——2018年京蒙帮扶资金(市级)共投入2633万元。得到京蒙帮扶资金支持的兴军牧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无土栽培大麦草、山野菜晾晒、蚯蚓繁育、有机肥玉米种植、饲草存储和肉牛养殖,发展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项目,采取土地集中流转方式,帮扶带动85户205人获得收益;兴达生态有机种植园续建工程暨现代田园综合体种养建设项目投入扶贫资金300万元,可带动114户,帮扶264人……

农超对接打开首都市场——牛肉干、黑木耳、有机杂粮,多种特色农牧产品走出呼伦贝尔,走进北京,开创了农产品进京销售的新局面。不仅在北京开设特色产品展卖店、在超市设立特色产品专柜,石景山区物美、永辉两家大型连锁超市还与呼伦贝尔市伊赫塔拉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古纳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订购合同,首批采购商品金额达到3500万元。

搭建平台促进劳务输出——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更好地掌握专业的家政知识,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市管家帮商学院签订培训协议,在京、蒙两地成立家政培训班,开设月嫂、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课程,由管家帮商学院讲师授课,推荐安置就业岗位,解决了该旗有意愿实现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赴京就业的难题。目前,已在北京为12名贫困妇女提供了培训,其中参加月嫂培训5人、参加家政服务培训4人、参加养老护理培训3人。

先进技术推进健康扶贫——石景山区对口帮扶以来,解决了大量医治方面的难题,通过大型义诊、远程会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座谈交流等形式,使一批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当地得到普及推广,为当地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贫困家庭疾病医治带来福祉。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北京的专家资源直接覆盖到该旗,实现跨医院、跨地域的医疗救助,也让当地医生从中受益,促进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根据莫旗人民医院的需求,现已确立康复科、泌尿外科、神经科、骨科等4个科室为重点建设专科,并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帮扶计划。

珍惜珍重帮扶之情,用足用好帮扶之力。下一步,两地将进一步聚焦农业、养殖、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打造“菜单式”扶贫项目清单,让帮扶工作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在精准对接、双向互动中形成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局面,齐心协力打造京蒙帮扶协作升级版,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