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起点上再追梦│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个企业要想正常经营要办多少证?企业负责人一说一把辛酸泪,磨破嘴,跑断腿,就因为一个章盖不下来,企业日子就非常难过。

对于“跑审批”的经历,内蒙古一家地产公司的报建员刘国光至今难忘。

几年前,为了公司的一个房地产楼盘项目,他在半年多时间里,“跑了68个部门,盖了393个公章”。

“跑审批”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原有行政审批事项存在的“顽症”。项目周期被漫长的审批拉得越来越长,为了跨过一道道审批关卡,企业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物力成本。

现在好了,2017年,内蒙古首批“二十证合一”营业执照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工商分局发放。呼和浩特市嘉和泰商贸公司、内蒙古鑫和物联网有限公司、内蒙古馨芳原物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领取了首批“二十证合一”的营业执照。2018年6月份全区统一推行“32证合一”,当年11月10日,全面实施了“证照分离”改革。

简政放权,切实解决了企业办证“部门多次跑、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的问题。

“放”出红利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是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主题就是“简政放权”。时至今日,简政放权的执政理念已经取得了成效。

根据新华社的统计,五年来,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全国减少各类“循环证明”“奇葩证明”800余项;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尤其是商事制度方面,十八大以后,出现明显简化。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化,企业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都为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我们确实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企业路跑少了、材料少了、效率高了,这让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动力更足了!政府干的,都是我们盼的。接下来,我们将把握好新机遇,乘势而上,持续加快转型步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企业负责人张天来说。

做好“加法”

简政不是减责,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给政府做减法,给市场做加法。”在各地大力推行涉企涉民的事项尽可能网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同时,优化服务“短板”,搭建便捷渠道,监督“放管服”执行效果,各相关部门、各地政府也进行了探索。

当前,内蒙古各地通过“互联网+”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数据共享,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从前,一些地方的税务大厅、医院人满为患,如今,这种现象大为改观,取而代之的是“刷脸办税”、网络挂号、3D远程登录等;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企业只需要通过“单一窗口”就可完成向口岸多个部门申报;推出“一窗一网”式服务,让群众只要面对“一个窗口”、上“一张网”,就能够享受无部门界限、无标准差异的公众服务等。

目前,在内蒙古,服务于“简政放权”的新型的监管方式也已经出现,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初步形成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效率,2018年11月份,呼和浩特市将新设立企业开办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工商登记注册事项办理不超过3天、印章刻制不超过1天、申领发票不超过1天,全力打造企业开办“加速度”格局。用政务服务改进的“一小步”换来了企业获得感提升“一大步”。

为了给前来投资的商家一个高效便捷的投资发展环境,满洲里市将市发改、环保、交通等26个部门17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废止封存原审批印章21枚,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174项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将由法定的5511个工作日减少到1053个工作日,减幅达81%,事项审批环节最多3个。让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政策、好环境。

企业办事不费事,群众办事不求人。“一窗一网一证”政务服务新模式,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使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盟市、旗县(市、区)共梳理”马上办”事项9684项,“网上办”事项5522项,“就近办”事项2759项,“一次办”事项16627项,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9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力度,让数据多跑路、快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只跑一次”,这是一句越来越让人熟悉的承诺。这承诺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越来越成为过往。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源自那份初心。百姓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网内蒙古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