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心怀感恩再前行

“清明寒食好,春来百花开”。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充满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每到一年一度风清景明时节,梨花风起,哀思绵长。

清明是传承,是责任。国家将清明设为法定假期,意在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怀念。目前,许多人渐渐摒弃了烧纸、烧花圈、燃放鞭炮等祭祀陋习,采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绿色低碳的方式,寄托哀思、礼敬故人,大力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这与党的十九大所提到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精神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确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社会一份子,理应爱护环境,摒弃不文明的祭奠方式,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向逝去的人表达哀思,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要带头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清明是感恩,是教育。在我国二十四个节气里,唯独清明兼有节日的意义,在二十四节气里,它有着双重情感意义。它让我们在追思和感恩已故亲人的同时,重新思考生死,珍惜眼前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拥有的一切,关心身边每一个人。事实上,活好当下,也是对故人最好的缅怀。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人生。

又到一年清明节,梨花带雨诉哀思。文明祭祀,是生者对逝者的最好追忆,而感恩亲人,则是我们对先人的深切致敬。这个清明节,让我们摒弃陋习,文明祭祀,寄托敬意、安放思念的同时,心怀感恩,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