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把剪刀 一支画笔 一条脱贫路

一把剪刀、一支画笔,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里即刻变成了一幅灵秀、质朴的艺术品,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卧牛河镇不少贫困户靠剪纸和工笔画鼓起了腰包。

卧牛河镇被雅鲁河、卧牛河两大水系拥抱,靠水而居,环境优美,赋予当地农民与众不同的文化灵感,出自农民之手的书法绘画作品蜚声海内外。卧牛河镇曾三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绘画、剪纸、根艺、石刻等民间艺术流传极广。近年来,卧牛河人不再靠天吃饭,靠着学习剪纸、工笔画技艺,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脱贫之路。

今年58岁的大坝村三组村民刘春玲,因灾致贫,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开始参加剪纸文化培训,每年可以通过剪纸为家里补贴4000多元。“这炕头上的手艺活还能挣钱,真是没想到啊。”刘春玲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卧牛河镇积极探索“文化+扶贫”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式,让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3月份,卧牛河镇推行“大师带能手”模式,聘请了自治区剪纸非遗传承人都叶梅和卧牛河镇工笔画高级画师王秀华两位老师为学员培训。镇政府还免费为学员提供画笔、颜料、纸张、剪刀等学习用品的前提下,常年开设剪纸和工笔画文化脱贫培训班,重点面向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文化艺术爱好者进行招生,免费培训。

2017年,都叶梅带领剪纸文化脱贫培训班、非遗传习室和学校学生共104人,创作了19米长的剪纸作品《民族团结圆梦中华 喜迎十九大召开》。“学员经过这两年的集中培训,熟练掌握了生肖、蝴蝶、杜鹃花、百年吊桥等形态各异的剪纸技法。”除了授课,都叶梅还利用休息时间奔走企业之间为学员拉订单,2018年就为学员联系订单2000多幅,为贫困户增收约6万元。

“现在的富裕的生活是我亲手绘就的。”今年41岁的贫困户姜永芳说。姜永芳是红旗村四组农民,2017年在镇政府开办的工笔画文化脱贫培训班学习,目前已经能独立作画。她每年能卖出去近二十幅画工笔画,小幅画30元,大幅画能卖到500元。

走进培训班,衣角上沾着颜料的王秀华正在认真地教学员们如何上色。“我的学员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8岁。不少学员们家都住得挺远,有的骑摩托车1小时才能赶来上课,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迟到的。”王秀华说,“2017年的杜鹃节,我带领学员们画杜鹃花,卖出去5000多元,每年能为贫困户们增收3万多元。”

为了能让贫困户学员手中的作品卖个好价格,镇政府依托卧龙文化艺术产业有限公司和文化艺术协会,对学员创作的剪纸、工笔画文化作品进行统一装裱、包装,打造成具有卧牛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后销售,并在苏宁易购电商平台设立了卧牛河镇文化产业扶贫专区,联系订单,拓展销售渠道。

两年来,卧牛河镇共培训贫困户学员200余名,其中有80余人通过销售作品实现脱贫,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劳动技能,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成果,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将文化这一软实力打造成助农增收的硬产业。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弘  李玉琢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