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申雨林:收集报纸记录时代变迁

  

刊登草原英雄小姐妹报道的《内蒙古日报》 

  

申雨林收集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系列报纸 

 

特殊材质报纸 

 

家族报 

 

异形报 

 

雨伞报  

包头市下岗职工申雨林用40年时间,收集了从光绪年间到现在的1万多种、5万份报纸。他用这些报纸,记录着时代、记录着历史。在手机成为阅读主流媒介的今天,这些报纸更显得弥足珍贵。

报纸里的历史

徜徉于申雨林“红色记忆——老报纸”收藏馆,仿佛经历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光绪六年2月28日的《申报》,讲述了当月15日日本大阪有500名监犯欲越狱逃跑;中华民国36年2月12日的《和平日报》,文静淑和莫仲安登了一则订婚启事;1958年10月29日的《解放军报》,刊登《朝鲜政府要求美军立即撤出南朝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羊城晚报》在开幕和闭幕日,分别制作了巨幅的龙报和凤报……那些泛黄到崭新的新闻纸,让初来的游客,惊叹于报纸的神奇。

11月29日,记者来到申雨林位于包头市钢铁大街财富中心23楼的收藏馆,采访这位内蒙古首家老报纸收藏馆的创办者。申雨林热情而健谈,说起他收藏的报纸,更是滔滔不绝。申雨林告诉记者,在收集的众多报纸中,他主要关注包头及内蒙古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报道。

200平米展馆、11个展区,琳琅满目的新老报纸让人应接不暇,这些报纸大至一个版面几米长,小到如一元硬币大小。丝绸报、银质报、雨伞报……申雨林说,这是他藏品的冰山一角。“展馆展出的新老报纸共300多份,而我收集的藏品已达5万份之多,想要一一展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与《内蒙古日报》的情缘

记者与申雨林相识,源于内蒙古日报社创刊7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了解到包头有这样一位多年收藏《内蒙古日报》的集报爱好者,记者决定采访他。11月10日,申雨林作为嘉宾参加了内蒙古日报社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申雨林介绍了自己收藏的一份珍贵的《西北实业报》,这份报纸与《内蒙古日报》颇有渊源。

《内蒙古日报》于解放战争时期诞生在内蒙古东部,上世纪50年代初与《绥远日报》合并。《绥远日报》1927年诞生于归绥,而《绥远日报》前身就是《西北实业报》。

《绥远日报》记者、老报人杨令德先生,曾在1934年回忆,1914年,王定圻在归绥创办西部第一张铅印报纸《一报》,1916年王定圻被袁世凯杀害后,改名为《商报》,不久停刊。

1918年,《西北实业报》创刊。由此可知,《西北实业报》是西部地区很长时间内唯一的一张报纸。《一报》、《商报》今人没有见过实物,而《西北实业报》也非常罕见,目前在上海图书馆存有一张,是1920年11月28日的总字第409号报纸。

在申雨林的收藏馆,记者见到了这份民国八年的《西北实业报》。申雨林说,自己曾带着这份《西北实业报》参加央视“鉴宝”栏目,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誉。除了这份珍贵的藏品,申雨林还收藏了从创刊以来《内蒙古日报》不同时期的众多报纸,尤其是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

从剪报开始

申雨林出生于1963年,少年时代便喜欢上了剪报。申雨林的父亲在包头市第九中学上班,没事的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到学校图书馆看报纸、看杂志。别人看完不要的报纸,申雨林就拿回家,把喜欢的文章剪下来。

申雨林喜欢写作,报纸上的好句好段他就多读几遍。然后用在自己的作文里。那时家里孩子多住房面积小,兄弟姐妹有时候会取笑他净攒些没用的“破玩意儿”占地方。可是申雨林就喜欢安静地坐在那里剪剪贴贴,享受这别人不懂的乐趣。

1987年,申雨林考入四川工业学校。因为热爱书报,他牵头和几个同学创办了学校的校报《星火报》。因为稿件缺乏,申雨林就想起家里那些年积攒的好文章,于是假期就带着大包的剪报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学校里有一位酷爱集报的学长告诉他,以后不要剪,整张报纸收藏起来更有意义。从此,申雨林正式开始集报。

集报后申雨林才发现,原来集报是一项很多人都热衷的事情。通过集报,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交换交流。也是从那时起,他和朋友们交换来了许多有价值的老报纸。

2002年,申雨林从皮革厂下岗,靠打工维持生活,经济条件一般,但是集报的爱好没有丢弃。“有些报纸需要从收藏者手里购买,这些年,花了不少钱,但是我花钱买到的是宝藏。”申雨林说。

申雨林说,自己集报这个爱好,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儿子,儿子从小闻着油墨味长大,所以酷爱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这是他作为父亲最大的骄傲。

最大的愿望

申雨林一直视这些不可复制的老报纸为宝藏,因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载着世界的变化。在“红色记忆--老报纸”收藏馆“两弹一星”展区,不同的报纸用不同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我国原子弹从研究到成功的大事件;在“钢铁脊梁”展区,则记录了包钢集团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尤其是一号高炉周总理剪彩的报道,申雨林收藏着许多有相关报道的报纸;上世纪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轰动一时,多家报纸先后写出大量报道,申雨林广泛收藏,在全国集报范围,他收藏的相关报道是最全的,其中最为显眼的是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最鲜艳的花朵》一文。

申雨林是包头集报联谊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理事。从2011年起,申雨林先后28次在内蒙古地区举办老报纸展,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展示给观者。2015年9月,申雨林的“红色记忆--老报纸”收藏馆开馆,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老报纸收藏馆。收藏馆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申雨林说,他所收集的报纸有一些已经成为文献类典籍,还有一些已成为文物。

申雨林说,报纸作为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形式,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如今,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报纸逐渐被冷落,但其收藏价值日益凸显。“我希望我的收藏和展示能给观看者带来收获。”申雨林说,他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藏馆观看收藏,感受报纸所记录的时代变迁。不久之后,申雨林另一个崭新的展馆将对公众开放,到时候将有更多珍贵的报纸与大家相见。

申雨林最大的愿望,是将自己大半生收集的珍贵历史资料,分享给更多的人。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