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重点和前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义重大。只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财力,才能增强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政府、各基层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缺乏人才队伍。不少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过分强调客观原因,“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些村干部对如何发展农牧区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还有少数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二是缺乏发展资金。大多数“空壳村”和经济薄弱村既无资源有无资金,仅靠一些经费支撑,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项目。部分村由于原有的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难以从银行贷到金融贷款,即使有好项目,缺少启动资金,难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是缺乏产业带动。大部分村农业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薄弱,路子少。主要是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主,结构较单一,规模较小。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和互助资金管理费、土地流转收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和利息,而其它经济性收入比较薄弱,找出固定的收入来源较难。四是缺乏监督管理。农村清产核资进展缓慢,“三资”经营管理不到位,运行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主权主体不明晰,监督管理欠缺,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高,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效率低下。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努力形成以下四种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薄弱村“强筋壮骨”,为全社会托起强村富民“小康”梦。

第一、夯实队伍,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战斗力。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好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通过群众选举、公开竞聘、组织委派等方式,选派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选配村干部。同时,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对村民的宣传工作,并有效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保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社区共建、村企共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扶贫车间、乡村旅游等潜力大、收益好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新办的农村集体企业、村组引进项目,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通过多方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村级集体经济。

第三、多模式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因村制宜,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提升产业链,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村级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服务等方式参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增加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把集体经济项目培育、资产保值增值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与村干部政绩工程挂钩,建立村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仅管好、用好、做好“三资”,而且做到民主理财,坚决杜绝身边“微腐败”。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