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治理“老赖”要曝光更要靠执行

 

   

连日来,磴口县人民法院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发布两批“老赖”黑名单,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101名“老赖”予以集中曝光。(6月22日《北方新报》)

通过集中曝光晒脸、晒信息,的确可以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但“老赖”的本事不是一天炼成的,如果其他强制执行措施跟不上,仍然无法让其长记性。换言之,欠了人家的钱就是不还,法院判了还是不还,“老赖”之所以敢这样做,恰恰说明我们要加快构建全社会广覆盖的“零容忍”制度,共同断了“老赖”的邪念。

一个基本共识是,编织失信惩戒的天网,才能让“老赖”寸步难行、无处藏身。从不少国家与地区的实践看,信用惩戒已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社会治理手段,只有不断提高“老赖”的失信成本,当办事频遇困难、做事频受限制成为新常态,“老赖”自然而然地就会迷途知返,“失信病”也就不治而愈了。譬如,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有过不良纳税记录,那么这一记录将永远伴随着他,当他去求职、买保险、开公司、买汽车,几乎无论他做什么,无论他到哪个州,这一污点都无法抹去,他将因此而四处碰壁。

这几年,从“黑名单”到限制高消费,再到“限坐令”,套在“老赖”身上的紧箍咒一道接一道,治理“老赖”的办法也想了不少。这些好做法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并不断打造“升级版”。一方面,对付失信“老赖”就该围追堵截,回归到严格执法本身,让其在付不起的逃跑成本中无所遁形;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更好地把个人的信息加以整合和甄别,将管理思维与防赖手段前移,从法律、经济、政治、道德、生活、舆论等各方面进行“组团”惩戒,合围“老赖”,这样才能让其感受到“人无信将一事无成”,促使全社会形成诚信经营、守约践诺的良好风气。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