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事后关店不如事先预防

据《北方新报》报道,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华盛嘉苑小区的临街商住综合楼内,一二楼底店开设了多家饭馆,楼上的居民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由此带来的油烟、噪音污染以及安全隐患,但没有结果。最后,经各方协调最终达成了处理意见:各商户在规定时间内转变经营性质或者搬迁。

备受油烟、噪音困扰的居民四处反映并非无理取闹。商住楼底店禁止开设饭馆,早就被写进法律中。法律不是儿戏,居民诉求必须正视。有法律这柄尚方宝剑,尽管维权路上经历了不少坎坷,最终居民还是赢得了这场权益保卫战,制造污染的饭店即将谢幕。

面对这个结果,商户也有苦衷。他们虽然违规开设饭馆在先,但从签订合同租房到办理营业执照,都是一路绿灯,没受到任何阻拦。正是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他们这才安心投入巨资装修营业。如今突然被叫停,损失肯定不小。

如果当时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就把这些问题饭馆拦截住,居民就不会受罪,经营者也知难而退避免了经济损失。关键问题就在于,这种商住楼底店受工商、食药监、环保等多部门管理,但环评手续不是办理营业执照的前置许可。经营者拿着餐饮许可证就可以办理营业执照,就此有意或无意地避开了环保部门的监管。等到既成事实,环保部门再介入,由于没有强制关停的权力,也就无法彻底取缔。最后还是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才能取得实效。

对此,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地谈论一案之得失,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事后关店不如事先预防。在今后的审批与监管中,部门间要加强联动,做好事前预防把住关口,以避免违法违规行为漏网,一是造成扰民现象,二是增加后期行政执法成本。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