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方文山:IP价值在于情感的生命力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华语流行音乐知名作词人、导演方文山出席2018哈佛中国论坛“当代中国文娱的内容革新”文化分论坛。他指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通俗化,IP形成的关键在于情感的生命力。

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于4月6日至4月8日在波士顿举行,其中文化分论坛邀请到华语流行音乐知名作词人、导演方文山,科幻作家陈楸帆,唯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杨晖,影视导演兼制片人、投资人李路作为嘉宾。

本次文化分论坛基于当代中国正呈现出的文娱行业的兴盛态势——网络音乐、网络文学与网络播放的普及带来了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盈利和培训等产业链条的革新,探讨这些新兴文化产业的背后是IP(知识产权)的强势崛起。作为贯穿文化产业链的无形产品,IP让传统的内容模式脱胎换骨。例如音乐IP已经延伸到演唱会、音乐节、明星培训等诸多领域和环节,而文学IP的运营业已经成为了影视和游戏行业的主心骨。

此次论坛从作家、作词人、导演和制片人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他们如何创作及运营有社会价值、艺术创意及商业价值的IP,即在内容革新的当下,发掘文化产业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方文山作为嘉宾参与了对话。

方文山谈到目前他不仅从事“中国风”歌词的创作,目前还深耕于“汉服推广与书法戏剧”的创作。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要吸引年轻人,就应该实现其“通俗化”。例如,汉服曾经非常冷门,方文山为了促进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于2013年在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古镇发起汉服文化活动——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通过朝代嘉年华、汉服好声音、水上T台秀、汉服之夜、水上传统婚礼、汉服相亲大会、汉服发展高峰论坛、国学好好玩、西塘杯传统射箭邀请赛、草船借箭、中国风集市等丰富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西塘汉服文化周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办,目前已成为汉服爱好者与文化爱好者的年度盛会,并成为西塘古镇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此外,方文山还致力于制作和书法有关的戏剧。方文山表示,当代艺术的形式各种各样,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欣赏却还停留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而年轻人更容易接受通俗化的电视剧,将书法欣赏元素加入电视剧,才能在其群体中推广书法艺术。

谈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方文山认为音乐其实很难实现文化输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情感的催化剂可以达到人类共情的效果,但为音乐提供故事与画面的歌词很难走出去。“音乐有语言的限制,华语流行音乐的极限在亚洲地区”。他谈到周杰伦虽然成为华语流行音乐巨星,但周杰伦的音乐边界也只是华语。“虽然他会去海外开演唱会,但受众也大多为华人”。

方文山表示,相比音乐,影视更容易实现文化输出,尽管初期不会很顺利,文化产业会受到文化属性的限制,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土壤,外国观众很难跨越文化门槛去欣赏中国(东方)文化。方文山认为,通俗文化在文化输出中更有传播希望,尤其是其中的科幻文化(科幻小说、科幻动漫、科幻影视)非常值得期待,因为科幻作品文化符号、文化图腾较少,容易纯粹被剧情与故事吸引。

同时,他表示,不是科幻的文化也可能会顺利地走出去,例如日本动漫行业,其东方属性十分明显,但是依然在世界各地流行,这不得不归功于其极其细致、完整的产业链,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文化输出就是这样一个精耕细作的过程,如果可以做到,“中长期的文化输出是比较乐观的”。

谈到IP(知识产权),方文山认为其关键在于“情感的生命力”。他指出,“你能认同,是因为对这种文化产生了记忆的联结”。例如,一首在中学时听到的歌,大学时再次听到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共同记忆,这种情感的联结就是所谓IP,而这种情感的生命力是需要慢慢养成的。流行音乐可以变成IP,因为其歌词的创作是服务于受众的。流行音乐歌词的创作除了注重韵脚与人称代名词,还注重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写别人的故事、有群体的认同感,这样才能让这种“情感的生命力被养起来,才能扩散”,就形成了IP。

在回答问题环节,方文山再次强调有含金量的文化内容依然要通过通俗形式才能广泛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同时,对于不太容易形成IP的文化,例如对话中提到的诗的创作,可以形成一定的积累,诗人是可以成为一个IP的。但“诗人是一种身份,不是职业”,是具有一定感情理解的门槛的。他表示,“有诗人的底子,改行做流行音乐的创作会比较容易形成IP,有音乐的辅助,有情感的渲染,会比较好”。

[责任编辑:丛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