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剃头匠刘老三

刘双在家排行老三,长得瘦小精神,人们都叫他刘老三。他爸就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的剃头匠。干了大半辈子,手艺精湛,在方圆几十里都有名气,可以说粉丝众多。有好多老人的头,一辈子都是他给剃的,连临死时整理遗容都是他给弄的。他爸老了,大点的两个儿子不喜欢剃头这个行当,而刘老三却很喜欢剃头这个职业,从小就跟他爸到处走,忙前忙后打个下手,乐此不疲。

刘老三虽然很精明,但没念多少书,十五六岁就和他爸走街串巷给人家剃头。他爸也把自己的手艺悉数传授给他,他也认真学习,很快就能上手给人们理发了。他爸又跟了他两年,就放手让他单飞了。他先是到处走着给人剃了两年头,后来感觉这样走着到处给人剃头不但效率很低,收入也很难维持家用,于是他就决定租了一家店面,除了定期给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理发外,他不在外出理发,他的店名就叫刘家剃头老店。他既继承了老传统,自己还稍微进行一些创新。客人来了,他先给洗头,水温掌握的很好,并进行头部按摩,让客人感到很舒服。理完发,他最拿手的就是刮脸,用长长的锋利的刮脸刀给客人刮脸,轻轻几刀如春风拂面,客人的两颊、脖后变得白皙洁净,非常舒服。每次刮脸之前,他把刮脸刀在一个长长的皮子上反复擦拭,啪啪作响,很快刀子锋利起来,给客人刮起脸时感觉非常舒服。但这要很小心,因为刀子太锋利,稍不小心就会刮出血,上了年纪的人都很喜欢让他给刮脸。他还有一门绝活,就是能给自己理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自己给自己理发。他一直保持十几年的收费标准。虽然刚开始时生意很兴隆,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和老一代人的相继去世,而且附近还新开的几家很赶潮流的理发店,新式的发型层出不穷,那些新式的发型,虽然收费很高,但大部分人尤其年轻人都很喜欢,这样他的生意逐渐萧条起来。他也曾想出去学习新的理发技术,但总觉得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也过不了内心的坎,索性对付着支撑惨淡的生意。当看到别人家生意火爆,理发的人员出出进进,大把挣钞票时,他深深地感到了失落和不安。

多年的理发生涯让他的身体不是不好。但他的几个孩子都大了,能够挣钱养家了。其中他的二儿子做买卖挣到了大钱,就规劝他不要再干了。可是他一天不去理发店就感到很失落。后来他儿子给他想了一个好主意,把他的理发店进行了装修,摆上了几个茶桌,人们可以以自助的形式来喝茶,只象征性收点费。那些老人们来理发,收费和从前一样。这样他的理发店成了一个聚点,一些老朋友经常来到这里聚会,一边享受他的理发手艺,一边喝茶,人气很旺盛。后来他还收了一个徒弟,虽然不是很灵活,但很老实,一心一意跟着他学老一套的理发手艺。有时候他不愿意动弹了,就让徒弟代替他给客人理发。后来茶馆的生意红火起来,刘老三又找到了从前的感觉。

刘老三去世了,最后一代剃头匠也消失了。剃头店都转变成了今天的理发店,据说他临去世时用了很长时间给自己剃了一个自己今生最满意的头。

[责任编辑:郭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