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王金清:“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在黄河上救人!”

3月3号,正月十六,元宵节的焰火还未散尽,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016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包头人王金清领着“王三黄河水上救援队”的伙伴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的妻子王春霞在朋友圈里发布信息:“为保证来黄河边观光游客的安全,王三黄河水上救援队每天例行的巡逻任务又开始了!”

在包头,提起王金清没几个人知道,但一说在黄河边开鱼馆、在黄河上救人的王三儿,方圆几十里知名度却非常高。王金清家住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画匠营子村黄河岸边,因为小名“王三儿”,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三哥”。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体壮实,45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一些。据不完全统计,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汉子,28年从黄河水中救了180多条生命,成为黄河岸边名副其实的“生命卫士”。他婉拒一切酬谢。“救人的三孩儿”“黄河义士”“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望者”……都是老百姓对他多年来见义勇为行为的褒扬。

由于长期在水边生活的缘故,王金清的听力、视力都特别好。多年来,王金清在河岸边做生意的同时,总是时刻注意着来自水面异样的声音,观察岸上和黄河大桥上偶尔出现的孤单身影。他说:“我现在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来跳水寻死的。”只要一有险情,他就马上行动。

2016年8月初的一天,清晨6点,一辆途经包头黄河大桥的轿车在躲避一辆三轮车时,不慎撞断护栏坠桥,车身陷入桥下一处泥潭。几分钟时间,一多半车体就被淹没。危急时刻,王金清和两名黄河救援队的队友赶来,将车里受伤的4人全部救出。

每每看到溺亡者的家人悲痛欲绝的样子,王金清心里就特别难受。“黄河大桥范围太大,有很多我看不到的地方,只能救助我眼前的人。如果有一支救援队伍到处去巡逻,就能避免很多人失去生命。”王金清说。 2013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三和同村7位农民兄弟组建了“王三黄河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为展开救援工作,王三花费10万多元购置了救援船、橡皮艇。之后,又在黄河边申请了一个地方,自己出资3万多元,建起一座50平方米的临时板房,三面是大玻璃,供巡视河面使用,同时也是抢救落水者的地方。救援队组建至今,共实施救援90余起,特别是暑期等高发时段,救援队每天处理各种潜在隐患10余起,施救成功率大幅提高,正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黄河岸边打鱼人参与到救援队伍中,救援队发展壮大至二三十人。一群朴实的农民,在黄河岸边竖起了一面生命的安全屏障。组建救援队的这4年多,救起80多名落水者。如今,王金清和妻子主要打理鱼馆的生意,守在黄河岸边的同时,也在守护生命。三十载斗转星移,一部望远镜、一艘小皮艇、5公里长的黄河堤坝,这位农民不言不语,执着坚守,用行动感染、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不仅救人,还慷慨解囊捐助白血病患儿、尿毒症患者、边远山区烧伤父子、贫困美德少年等等。村里哪家有困难了王金清都帮,有的直接收留在自己家的鱼馆里打工。每到寒暑假,许多生活困难的大学生也来到鱼馆打工。一个普通的农民,把救人、助人这两件事坚持了30多年。挽救他人的生命,给予他人幸福的同时,王金清也幸福着,这也正是他这么多年坚持奋斗的原因所在。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救人和帮助人让我感觉到幸福,只要我活着,我就会一直在黄河上救人,在生活中帮助人!”王三这样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贾桂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