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根植沃土 神韵天成——内蒙古工艺美术系列之根雕

 

根雕艺术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岁月,奉献给人们的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每一件作品都蕴藏着历史的篇章,见证着生命的伟大、精神的顽强。

春风骀荡看文化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说的就是根雕这门传统工艺,人工雕琢与木根自然形态浑然一体,让平凡无奇的木根化身为惟妙惟肖的雕像,一个个腐朽破败的木根,在艺术家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惊叹!

大自然造就了古老的神奇,内蒙古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生长根雕材料的自然条件,根雕艺术多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内蒙古根雕艺术作品造型简洁明快,艺术构思精巧,注重自然美和艺术美相互结合,精、细、雅、奇,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出不凡的艺术品味和文化价值。

——编者

化腐朽为神奇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但在根雕收藏爱好者的眼中,对一些被人们丢弃的树根进行雕刻创作,赋予它新的生命,能够使朽木枯根重获灵性,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根雕取材于树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根部,雕刻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加以雕琢,成为妙趣横生的家居摆件或者装饰品,根雕是一种奇与巧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艺术。”梁树荣说。

梁树荣出生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因为工作的缘故常年在野外考察,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派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工作,被那里的一个奇特的大漠树根所吸引,从此便迷上了根雕。

梁树荣积累的上佳根雕作品达到上千件,半成品也有几百余件。他的根雕藏品数量多、种类全、规模大,业界人士赞誉他为“西北根雕王”。他有一件由上万年的崖柏制作而成的根雕作品《天马行空》,现藏于呼和浩特市民族美术馆。

梁树荣说:“根雕收藏十分不易,值得收藏的树根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工作之余,收集各地根雕信息、寻觅心仪的根雕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为了寻觅制作根雕的材料,他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甚至是许多偏远地区。

根雕创作很艰苦,在收藏根雕之余,自学成才的梁树荣经常在家潜心研究根雕的纹路和肌理,从选材、造型、构思、制作直到命名,他都要细细揣摩斟酌,精雕细琢,全神贯注。

“根雕的特点就是又像又不像,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梁树荣说,材料也是有局限性的,有的需要3个月到5个月来观察,反复修饰、参考资料,有灵感了再创作,有的要放上三五年。

走进梁树荣的根雕陈列馆,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艺术气息,仿佛走入了另一个世界,各种根雕琳琅满目,动物造型栩栩如生,目之所及都是闪耀着岁月光芒的奇特根雕,形态各异,令人惊叹。

在2016年6月,梁树荣获得了土默特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荣誉,他表示:“根雕既呈现出天然的特征,又保留了历史的印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内蒙古独特的复杂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众多优质根雕材料的来源地。很多珍稀树种扎根山岩、沙漠,任凭大自然的严酷考验,幻化出万般神奇,造就了内蒙古根雕艺术刻骨铭心的震撼力。

据梁树荣介绍,根雕材料的品种有十几种,在内蒙古有三种树最特别,分别是生长在内蒙古地区山脉岩石缝中的崖柏、鄂尔多斯地区的小叶鼠李和阿拉善地区的胡杨。

崖柏,人们常说千年松、万年柏,它是柏树的一种,在悬崖峭壁中生长,因为要绕开比较坚硬的石头,所以形状奇特,崖柏的密度大,闻起来有香气。小叶鼠李,俗称黑圪兰,可以在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千年,被誉为鄂尔多斯的活化石,当地人又称其为黑圪兰精神。胡杨,想必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的特点就是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这三种树是内蒙古地区最珍贵的树木,也是制作根雕的最佳原材料。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往往根雕材料特别少,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造型独特的根雕原料,给创造者提供了创作空间。

“根是自然属性,雕是人工属性,根雕艺术是天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唯有这种艺术是天然因素占多半,人工因素占少半。”梁树荣说,“根艺创作就是对这些天然材质及形态的提炼和发挥,力求每件作品绝不雷同,这也是根艺创作的魅力所在。”

虽然说,根雕的魅力大部分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人工雕琢也是一门复杂的功夫,好的根雕作品离不开雕刻师的妙手。

那么,一块普通人眼中的“烂木头”,是如何成了大师手中栩栩如生的作品的呢?这就要讲讲根雕的制作工艺。

第一步,阴干。一般根雕材料自然阴干要两三年,若是煮干或蒸干,大约半年就可以干透。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在阳光下暴晒,会导致树根开裂。第二步,去皮。最好的办法是用高压水枪,将树皮和泥土等杂质冲洗干净。第三步,雕刻。按照事前想好的形状进行雕琢,循序渐进。第四步,打磨。可以用机器打磨,也可以人工用砂纸仔细打磨。第五步,上漆。有的根雕作品需要上漆,有的上蜡,也有一些什么不用装饰,保持原色,如胡杨。

这5个步骤,最难的还属雕刻。梁树荣说:“根雕是减法的艺术,去掉后就无法修补,每一下都得想好,才能赋予作品生命。”除了必备的斧子、锤子、电锯、手锯、砂纸,梁树荣用于雕刻的刀具就有六十多把,圆的、扁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乱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诞之木,成为一件根艺佳作,离不开雕刻人的艺术构思与取舍加工,只有反复地雕琢,才能不留遗憾。

 

枯木又逢春

年代久远的枯木朽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烧火都不好使的东西,但是经过根雕大师的巧手,一番精心加工之后,使枯木再逢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原生态的作品,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态迥异,惟妙惟肖,赋予作品生命的同时,极具观赏、收藏价值,近年成为宾馆、饭店、茶楼、居家等场所推崇的艺术品新贵,备受爱好者追捧,成为收藏投资的新领域、新热点。

梁树荣有两个愿望,一是建一个内蒙古根雕博物院,将自己上千件根雕收藏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根雕、爱上根雕,让根艺文化成为内蒙古的一张文化名片。另一个愿望是打造一个特色小镇,将自己的家乡土右旗沟门镇打造成包含根雕、书法、绘画、碑林等为一体的文化名镇。

除了弘扬根艺文化,梁树荣还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提倡环保,他说:“作为中国根雕协会的一员,我坚决反对挖活树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年来,他一直践行自己的承诺,收集的都是废树根,并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的理念。

与根雕相伴这么多年,谈到根雕的发展,梁树荣说,现在根雕艺术品的专家、收藏家们都有一个共识:内蒙古的根雕艺术正在崛起。

内蒙古根雕作品的风格粗犷,造型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一些生活在草原、沙漠中的动物题材的作品,风格独特。内蒙古根雕艺术必然会趁势而上,大力发展。目前,自治区正着力打造一批集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根雕企业,创内蒙古一流民族品牌,弘扬民族文化。

草原、沙漠、戈壁、悬崖,在严酷恶劣的生长环境下,胡杨、黑圪兰、沙枣、崖柏、霸王根这些古树历经千百年,坚韧顽强地生长,年复一年,风骨依然,千奇百怪,经工艺大师精心揣摩雕刻,成为一件件不朽的根雕作品。

废中掘宝,根中造境,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

透过根雕作品,仿佛能够看到千年流淌的岁月里,大自然对生命的百般考验、狂风暴雨的洗礼、严寒酷暑的折磨、刀戈弓箭的对决、和风细雨的诱惑,其生命力就在于强韧、坚持、抗争并伺机拼命生长的态度。

欣赏根雕艺术,是一种心灵感受融入自然的寻根过程,在跨越时光的交流和对话中,领略一种无尽的遐思和古朴,它启示人们肩负责任,更好的促进民族根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传承好我们内蒙古的根艺文化。(图片由梁树荣提供)

[责任编辑:额尔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