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乌兰察布市援外医生汗洒卢旺达

QQ图片20180122155423

●田军为病患进行麻醉

“听说家乡下雪了,卢旺达这里的温度还是很高的。真想回家看看雪,也想念家里的亲人,但只要医疗队还在卢旺达,我的任务就还没有完成,我要和这里的同事们一起坚守下去。”近日,田军在接受记者电话、微信语音采访时,意志坚定地对记者说。

10年间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派遣了6人到援外医疗队

据田军介绍,他是由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派遣,并经过自治区层层选拔才进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第18批医疗队的。其实,每一批医疗队都是经过筛选组成的,而这次也不例外,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精兵强将。在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时间里,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来自麻醉科、妇科、耳鼻喉科。10年间,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共派遣了6人参与到援外医疗队。他参与的第18批医疗队行程自2017年4月5日开始在卢旺达服务至今。

据了解,卢旺达的经济及医疗水平非常落后,中国的医疗队每年都购买很多的药品,并从国内携带几十万的医疗器械捐赠给卢旺达。当地自然条件非常艰苦,医疗及卫生状况很差。医疗队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在语言交流不方便的情况下,就通过肢体语言,用望、听、切、诊的初始方法来确定病人的病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义诊和手术,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队友团结一致服务当地居民

“我所在的医疗队,不仅要完成正常的诊疗工作,还经常在当地的大学、乡村、居民区等举办义诊活动,工作量是繁重的,但队伍里的每一个人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援外工作就是为祖国争光。”田军对记者说,“2017年12月21日,早上8点半,医疗队统一身着印有中国医疗队字样的服装,携带B超、心电图和专科检查设备,药品,向义诊目的地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天的义诊是在卢旺达当地的一个乡村诊所(Gahanga health center),医疗队到达时屋里屋外已经挤满了等候就诊的人群,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太多的人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田军对记者说:“这里不仅是传染病的高发地,而且复杂病症也很常见,例如痛症、胃肠道疾病、麻风、不孕不育和陈旧性骨折。这里常常会遇到有艾滋病、梅毒、疟疾等病人,尤其是艾滋病病人,对外科、麻醉医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威胁。为艾滋病病人做的一次次麻醉手术,是自身接受一次次生命安全的考验,而非洲的艾滋病病人几乎天天都能在手术中见到,很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所以这就需要精湛的医术以及同事之间的默契。”

据田军介绍,同事之间的信任和默契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每一次出诊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最真实最暖心就是同事之间给予的安慰。

“常常需要我们面对生死,常常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常常需要我们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我们同事之间那种不可替代的感情,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在这个大家庭中很温暖。”田军说。

 我为中国而自豪

据田军介绍,前不久,自己所在的中国医疗队在卢旺达孔子学院新生开班仪式上进行义诊。孔子学院的院长是卢旺达籍华人,与中国医疗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医疗队不仅向学生们介绍了健康知识和医疗知识,还为学生们进行了体检,又向学校捐赠了药品和体育用品。孩子们报以他们的笑脸和欢迎,让他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田军对记者说:其实,每天在卢旺达的所“见所闻,都可以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在卢旺达,停水是经常的事情,当地很多老百姓没有自来水喝,家家户户都得准备取水器皿,每天排队取水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医疗队也准备了储水罐儿以便不时之需。在去往义诊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卢旺达当地的妇女儿童在路上行走,她们窘迫的眼神,让我感受到当地群众生活的不易。医疗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居民热情接待,总觉得他们想要和我们诉说什么,但语言的不通,最后变成了肢体语言的交流和微笑。在卢旺达的见闻还有很多,这里艰苦的条件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强大,多么美好,便倍感欣慰,倍感自豪。”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