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乌兰浩特市补齐城建短板打造美丽红城

发展全域旅游,城市建设不能掉队。乌兰浩特市把“美丽红城”建设作为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进行攻坚。

乌兰浩特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强化兴安盟中心城市地位、实现富民强市”的新目标,绘就了打造全盟中心城市的新蓝图,对乌兰浩特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战略构想。

怎么干?盟委委员、乌兰浩特市委书记马焕龙提出,坚定不移地“抓规划、重建设、精管理”,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把握“盟市共建”契机,围绕推进“五城同创”,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城市双修”进程,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到加快城市改造步伐、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到强化城市精细管理……这些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确立了乌兰浩特市城市建设工作主基调,加快城市发展的铿锵鼓点,充盈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极具魅力的“美丽红城”呼之欲出。

规划引领——

打造“美丽红城”需要谋划全局的大视野

为避免城市建设盲目跟风,丧失原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乌兰浩特市立足长远,科学编制完善城市规划,合理统筹,分步实施,少一些折腾,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有了科学的规划引领,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等“七大网络”体系首先被提上了日程。

今年投资1.27亿元,用于76公里公路路网改造,形成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全力打通断头路,构建“外环内联”的市政路网交通环境。加快了乌兰浩特火车站西站及站前广场建设速度,确保全区第一条跨区域高铁如期通车;新增6条通往哈尔滨、丹东等地的铁路线路。新增昆明、成都、深圳、杭州、长沙等5个通航城市,机场运营航线增至17条。

同时,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网覆盖率和承载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进“4G城市”和“光缆城市”建设,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4G、宽带和光纤网络全覆盖。全面升级水利网、能源网。

随着以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随着配套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乌兰浩特市的旅游业势必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建设突破——

打造“美丽红城”需要全面提升的大手笔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乌兰浩特市城建工作的“重头戏”。

今年的道路畅通工程投入8.3亿元,建设道路20条、28.6公里。此外,投资3.5亿元,实施“三纵四横”主街路提升工程;实施兴安路、新桥街等15条、23万平方米临街硬化及爱国路、普惠街等道路面层改造,启动立体停车场建设,都将有效改善红城市民出行环境。

城市建设要撑起“面子”,更要注重“里子”。推进海绵城市和兴安南路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污泥处置项目建设,铺设各类管网120公里,启动实施东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水冲公厕11座……乌兰浩特市用一个个不起眼的“里子”工程补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变得更宜居。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乌兰浩特市加快城市改造步伐,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15个片区、8783户、89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3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楼建设,确保居民早日喜迁新居;投资3亿元,高标准实施14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治理“三水两化两暖”,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舒适。

“美丽红城”离不开“绿色引领。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乌兰浩特市投资6.3亿元,实施成吉思汗公园、城南主题公园等29个重点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街头绿地游园6个、立体绿化景观7处,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实施城市亮化和引水入城工程,打造重要节点景观雕塑群,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

“美丽红城”还需要文明的城市形象。

以“五城同创”为抓手,乌兰浩特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持续优化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精细管理——

打造“美丽红城”需要“精雕细琢”的大功夫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乌兰浩特市实施多项有效措施,抓好城市精细管理。

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推进“多规合一”;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修订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管理办法,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围绕着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乌兰浩特市全面开展广告牌匾、农贸市场、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城市秩序,提升城市“颜值”。加强静态车辆、门前“五包”等规范化管理,加大征收拆违力度,保证城市综合执法不松劲,推动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孙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