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缅怀革命烈士多松年

7月19日,一名游客正在参观多松年故居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多松年烈士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原毫沁营镇麻花板村,是一处普通农村院落。革命烈士多松年1905年出生在这院落里,并在这里度过少年时代。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受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的亲切关怀,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探索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道路。1925年初,与乌兰夫、奎璧等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为内蒙古革命高潮的到来吹响战斗的号角。1927年5月中旬,多松年手提底层藏有“五大”会议文件的木箱,离开了武汉,取道沪、津、京,北返张家口。当他回到党的机关销毁文件时,跟踪而至的特务破门而入,多松年当即被捕。多松年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惨无人道的敌人用5根1尺多长的大铁钉,把多松年活活钉死在大镜门城墙上,牺牲时年仅22岁。

故居纪念馆正门

多松年烈士雕塑

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

整洁的内屋

为了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将烈士故居进行了修缮,并陈列了一批文物,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现已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包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