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至今犹听大刀歌

开鲁县麦新纪念馆。 王立成 摄 开鲁县麦新烈士陵园雕塑。 记者  陈玉文  刘江  郭洪申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是一首诞生在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声中的时代战歌,与卢沟桥的枪炮声几乎同步传遍全国,强烈感召着中国军民与日寇展开顽强的斗争。麦新,就是这首震撼人心的时代战歌的词曲作者。

2017年盛夏,在通辽市开鲁县麦新纪念馆,我们见到了麦新当年留下的《大刀进行曲》手抄底稿。

《大刀进行曲》是如何诞生的?籍贯江苏、生于上海的麦新,为何与内蒙古开鲁县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的追寻从开鲁县老年文联主席鞠湘清的讲述开始。30多年来,他以研究麦新、弘扬麦新烈士精神为己任,编著了《麦新研究文献集成》3卷。

名曲诞生

麦新,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铁克,191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爱好音乐,积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团体“民众歌咏会”的演唱活动和进步音乐组织,向群众教唱聂耳的《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的《救国军歌》《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救亡歌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时,驻守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的捷报不断传来。麦新热血沸腾,彻夜不眠,于8月8日创作了《大刀进行曲》这首不朽的战歌。歌曲诞生后,如同疾风闪电,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前线后方,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

当年的《申报》记录下了这样的情形:下午2时,国民救亡歌咏协会成立大会音乐会在文庙举行,麦新走到文庙大成殿前的石露台上,带领群众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劲,越唱情绪越激昂。这一年,麦新年仅23岁。

音乐斗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麦新随干部工作团奔赴东北,在3个多月里行程3600余里,于12月间到达哲里木盟。当时,中共辽西地委刚组建,准备让麦新留在地委工作,但他坚决要求下基层锻炼。地委书记吕明仁拗不过麦新的热情,只得答应他去开鲁县委做宣传工作。临别时,吕明仁送他一把匣子枪,并嘱咐说:“要运用你的专长,发挥教育群众的音乐这杆枪的作用,多为群众写些歌唱,这是发动和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麦新紧握手中枪,激动地说:“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去做,用枪和音乐这两种武器,为人民服务。”

麦新先后任开鲁县委委员、县委秘书、城关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在火热的阶级斗争中,麦新耳闻目睹地主阶级的凶狠、贫苦农民的苦难,他用东北的民间秧歌曲调,创作了《农会会歌》:“穷人穷,为什么穷?打下粮食归地东。吃粮还要五分利,官工羊工几十个工,年年穷,辈辈穷……”这首歌在开鲁县《工作快报》上刊登出来后,很快传遍了全县和整个科尔沁草原,贫苦农牧民唱着它去斗争地主恶霸,唱着它去分地分粮。

1946年9月下旬,麦新带领县委工作队到六区开展工作。听说有的农会会员思想不纯洁,不为老百姓着想和办事,他决定清除这几个思想不纯的会员。麦新一夜没睡觉,突击创作出了《翻身五更》:“一更呀里月牙将要出来,穷苦人翻身把头抬,快快站头排。最可恨,大地主,最可恨,大恶霸,他把我们穷人害!”歌声一下子把村民们的斗争劲头给鼓动起来了:这歌说的就是村里的事。大家纷纷站出来,揭发一些农会会员的不端行为,还拿来绳子当场捆了这些不良分子,顺利地整顿了农会。

1946年10月22日,通辽失守,开鲁县委决定战略转移。11月,麦新带领游击队与地委机关会合,组成了代号为“长江骑兵团”的地、县联合军事指挥机关,麦新任骑兵团参谋长兼干部中队指导员,活动于鲁北、高力板、黑大庙和科尔沁左翼中旗等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了配合斗争,他还在紧张地训练、战斗的间隙创作了《咱们的游击队》《民主联军打胜仗》等鼓舞部队战斗意志的歌曲,并亲自教唱。

在开鲁期间,麦新利用繁忙的土地改革和艰苦的游击战争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仅现在搜集到的就有10余首。

日记感言

除了歌曲,麦新还留下了十几万字的日记。翻开来,紫色、绿色、蓝色的蝇头小字写得密密麻麻。这些日记真实记录了麦新行军途中、发动群众建设民主政权和敌后的游击生活与思想:

“一定埋头下决心,在工农间做些工作,只要能做对工农切身有利益的工作,这就是我的心愿……此志不消。”“写好《咱们的游击队》。这次游击斗争中准备好好写些歌曲(主要配词),以补过去几年之不足。不放弃在音乐上为人民服务。”“我应具备牺牲决心,最多是‘牺牲’,为党的生存,为人民的解放而抛弃头颅,这是最光荣的……受了10年党的教育的我,是献出自己生命、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了!”“我不能成为一个英雄,但我应作一个模范党员(不是我自称的,是经过斗争考验的,是为群众所爱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定要为人民作一个‘好牛’!‘好牛’‘模范牛’‘忠实牛’,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就是我的人生观!”

……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看到一个革命者——音乐家闪光的思想和对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精神永驻

在开鲁县麦新镇麦新村一个叫卢家段的地方,我们见到一块青石碑,上面镌刻着“麦新殉难地”。

1947年6月1日,麦新带领通讯员离开他蹲点的万发永村,去参加县委工作会议。6月6日,在返回途中,他和通讯员王振江突然遭到逃窜的百余名土匪包围袭击,身中4弹,壮烈牺牲。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个以音乐唤起民众的人,就这样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时年33岁。

麦新一生艰苦朴素。他常对同志们讲:“我们不能在物质面前动摇,追求物质享受会被腐蚀的。”麦新遇难时,匪徒们声嘶力竭地叫喊:“捉活的!八路官身上带有银大洋!”可惜,他们不仅没从烈士身上搜到银大洋,只能看到烈士满身窟窿的旧衣裳。

“从1946年3月来到开鲁,到1947年6月6日不幸牺牲,麦新在开鲁战斗的时间只有1年零3个月。但开鲁人民忘不了他,用各种方式深切怀念他。”鞠湘清说。

1947年6月8日,人们为麦新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那天,成百上千的老百姓为他送行。当地小学校的师生,含泪一遍一遍地唱着前夜才赶写出来的追悼歌《麦部长,真英雄》:“麦部长,真英雄,二十参加八路军,劳苦受了十几冬,为咱老百姓……”

中共开鲁县委为麦新举行了追悼大会。县政府发布公告,把他生前工作和战斗的五区命名为“麦新区”、万发永村改为“麦新村”。在开鲁县城西53公里处的麦新镇,我们见到了麦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北侧是麦新烈士墓,墓前立有一块条形石碑,石碑上三分之一处的平面上刻有一把战刀,刀把上系着两条五线谱似的飘带。

“少年立志救中国,作词谱曲当干戈。奔波南北唤群众,至今犹听大刀歌。”1985年4月15日,布赫同志在观看“麦新生平事迹展览”时,写下了这首诗。麦新,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人民,他流传下来的不只是一个烈士的名字,更是不朽的“革命音乐之魂”和麦新精神。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