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俄罗斯套娃的精彩世界

提起俄罗斯套娃,大家的印象是不是还只停留在“玩具”的概念上,记忆里大概是一组花花绿绿的木头小人层层嵌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新走进俄罗斯套娃的精彩世界。

俄罗斯套娃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画家马留钦受到日本七福神玩具的启发,设计了名为“玛特廖什卡”的俄罗斯套娃。“玛特廖什卡”由工匠斯维多什金刻制,马留钦亲自进行彩绘,最初的造型是一个姑娘套着一个小伙子,再套一个姑娘等,最后是一个婴儿。这套木头娃娃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参展,并斩获铜奖。从此,“玛特廖什卡”闻名于世界。

很快,俄罗斯各地都开始制做这种娃娃,而且形象逐渐统一为身穿民族服装的村姑“玛特廖什卡”,其工艺水平、花色品种、木质漆质的档次不断提高,有平涂彩绘的、烫金的、磨砂的、烤漆的,这种久负盛名的民间工艺品,逐渐成为俄罗斯独具特色的纪念品。

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就把树砍倒,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在空气中通风。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木材需要晾干两年,要做15件套的娃娃,则要晾干5至6年。每个娃娃要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15道工序制成。套娃的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艺术家们凭感觉和经验而定,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套娃最大的有1米多高,最小的高度不足1厘米。在制作时,一种是在裸木上用热烫头绘出图案,并在一些部位点上金漆,这种工艺下的套娃风格质朴,手指用力一掐,能在细腻的木质上留下划痕,有微微的椴木香,不容易褪色和掉漆,另一种是在椴木上上油漆,然后在油漆上用俄罗斯传统烫金工艺烫描而成,这些椴木制的手工艺品有着绚丽的色彩、可爱的造型,极具俄罗斯民族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套娃的造型已打破传统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宽泛了,演艺名星、NBA球星、甚至领袖人物,都可以成为套娃的形象。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到俄罗斯带回当地的套娃,但如果到内蒙古满洲里,不仅可以买到做工精美的俄罗斯套娃,还可以徜徉在中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广场。

俄罗斯套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而且是独具俄罗斯风情的艺术品、生活用品,又因其传说中的思念之义,有时也是表达爱慕之情的礼物。俄罗斯套娃的世界丰富而精彩,小伙伴们,还不赶快把它收入囊中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