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

 

红色秘密通道

 

红色秘密通道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满洲里设立了秘密交通站,开辟了由满洲里通往苏联的红色交通线。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前往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与共产国际联系,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革命事迹。同时也见证了中共“六大”、二战期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以及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等重要历史事件。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东方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壮大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条红色交通线的发展进程跌宕起伏,涉及的革命先烈、党的早期创建者、国家领导人众多,承载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动人,具有极高的观览价值和“寓教于游”的功能。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境内,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满洲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伍修权等革命党人都是通过秘密交通线的掩护,前往苏联和回国的。

在1931年至1934年5月间,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国境。革命先驱们途经这里,从前苏联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前去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从这里通过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其中不少人为探索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克服重重困难,赴苏俄考察,了解十月革命经验。当时主要是经哈尔滨、满洲里赴苏联。

秘密交通站存在了18个春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为了保护革命后代,先后把一些革命烈士的遗孤和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途经满洲里等地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其中有毛主席的子女毛岸青、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蔡畅的女儿李特特等。

1928年4月下旬,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1948年,中共中央为培养新中国经济建设人才,选派李鹏、邹家华等21名烈士遗孤和中共领导人的子女途经满洲里去苏联学习。学成回国后,挑起经济建设大梁,后来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这里走走转转,回顾当年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创业的前辈们,看看现实,想想前景,促使人们去思考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去加快改革步伐,为尽快实现和平崛起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成的中东铁路,与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成为连接欧亚的交通要道。这条通道,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条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了国际秘密交通线,设立了交通站,使这条交通线成为了第三国际和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联系的“红色交通线”。

许多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共早期领导人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工作都是通过这条“红色交通线”来往于苏联。1924年春夏之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们在共产国际驻哈尔滨联络处交通员的护送下,乘火车来到边境小城满洲里,准备乘马车过国境线。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秘密交通线的同志为这次越境做了充分的准备。1928年中共六大在苏联的莫斯科召开,中共中央委托哈尔滨党组织在哈尔滨设立了秘密接待站,选派优秀党员参与护送工作,通过满洲里和绥芬河的交通站,前后接待、护送了近百名代表出境和回国,保证了六大按期顺利召开及代表的安全。  

满洲里“红色交通线”大致经过了由共产国际组建交通站、中共东北党组织组建交通站和由共产国际所属的哈尔滨国际交通局组建及领导的交通站三个发展阶段。满洲里“红色交通线”以中东铁路为主干,哈尔滨为枢纽,满洲里、绥芬河为节点,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安全稳定、高效运转的国际秘密交通网络。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先后经“红色交通线”出入中苏边境的革命同志达数千人。这条“红色交通线”始建初期,拓展了马列主义的传播渠道,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通过这条“红色之路”,加快了中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联系,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2005年初,《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总体投资概算为1.27亿,主要包括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纪念广场、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陈列馆、火车头广场、满洲里秘密交通站、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中东铁路监狱、扎赉诺尔和二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主要目标是辟建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再现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为建党建国、抗击外来侵略,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国际秘密交通线原貌,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在满洲里留下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之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条以上述革命遗址、遗迹为主要景点的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同时将红色旅游与草风光游、俄罗斯异域风情游结合,推出“满洲里红色之旅”一日游、二日游以及多日游等旅游产品。使旅游者在探寻中国革命思想火种传播的渊源,追寻革命先辈在前苏联为中国革命事业艰辛奔波的足迹的同时,感受浓郁的俄罗斯异域风情。

满洲里国门景区位于市区西九公里处,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国门、41号界碑、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满洲里历史浮雕、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红色旅游展厅、火车头广场等景观。

这里继中俄互市贸易区、满洲里套娃广场景区后, 2009年4月11日,这里成为4A级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共产国际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点。

[火车头广场] 建成于2004年6月。陈列在这里的是一台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西亚”型蒸汽机车,机车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演绎了生命里程的“三部曲”,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建国初毛主席就是乘座这台机车牵引的火车出访苏联的。机车号是“1861”,“18”代表的是满洲里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的距离,即18里。“61”是代表毛主席在满洲里期间,曾对驾驶这辆火车头的司机长说过六句话:一定要与苏联同志搞好友邻关系,一定要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相互团结,一定要保障军用列车的安全,一定要多学文化,一定要克服天气寒冷带来的困难,一定要注意身体。毛主席回国后,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号召。从1950年到1965年,这台机车欢快地驰骋在祖国建设的钢铁运输线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满洲里人民又命名它为“满洲里号”。

[中俄边境国门]建成于1989年6月25日。建筑面积71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外表用二千多块0.5平方米的青灰色花岗岩石板镶嵌,门中间的国微直径长达1.8米,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是中苏(俄)边境第四代国门。由于国门重要地理位置,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到这里留下最宝贵的足迹。毛泽东主席一生只出过一次国,就是由这里前往苏联的。1990年9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里,为驻扎在国门的边检二中队的官兵们写下“国门卫士”几个大字。国门已不仅是一个景点、景区,更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展厅]原为满洲里中苏会谈会晤室建于1974年,2005年6月改建为红色旅游展厅。展厅包括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真理之路、中共“六大”、胜利曙光、红色溯源等五部分。展厅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为您展现了一幅上个世纪初我党早期领导人为了追寻真理,英勇斗争的恢宏历史画卷。

[和平之门广场]建于2002年7月28日,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和汉字门相象,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联,代表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流与交往。在和平之门周围有7组历史浮雕,展现了满洲里漫长历史画卷和对满洲里未来的美好憧憬。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迹]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满洲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伍修权等革命党人都是通过秘密交通线的掩护,前往苏联和回国的。据统计,在1931年至1934年5月间,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国境。革命先驱们途经这里,从前苏联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前去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从这里通过的。

[41号界碑]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在中俄边境线上设立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41号界碑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的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界碑高1.2米,宽0.4米,厚0.25米,材质为花岗岩,庄重、威严而神圣。

 

[责任编辑: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