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能人巧匠】赵晶:干一行钻一行

<p>赵晶在工作中认真钻研一丝不苟</p>

赵晶在工作中认真钻研一丝不苟

2003年,赵晶大学毕业,踏进了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门,当上了一名技术工人。

从事数控车床加工14年来,赵晶见证了我国装甲车辆的飞跃。从90-Ⅱ、三代到后来的96、三代大改、轮式、30吨轻型坦克,每一个产品都凝聚着她与无数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的辛劳和汗水。

以身作则求教钻研两不误

赵晶作为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的质量员,担负着整个班组质量监督和质量事故预防的重担。长年累月与各种数控机床和各种零件为伴,赵晶对所从事的数控加工工作也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她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名兵工企业的加工人员,质量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某军品螺栓是一军品项目某部件的主要零件,生产基数为46件/台,尺寸精度要求严格,并且要求其螺纹与配合端面的垂直度达0.03毫米,这是唯一一项由军代表直接检验的一级精度螺纹产品。其精度要求不易保证,产品合格率仅为85%。经过工艺和工装改革,历时5个月,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赵晶和她的班组成员成功的将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8%,为企业每年节约成本10万元左右,每批次减少加工时间2~3天。

在工作中赵晶勤于求教,悉心钻研,每月至少工作300小时,下班了还不停琢磨工艺技法。“每次来找赵晶,就见她站在车床边弓着腰忙活。”这是同事们对赵晶的印象。

“做一份工作,就要全心全意,态度很重要。”这是赵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以来,她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技能工人,要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锻炼,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中,除了从老师傅身上不断学习,吸取更多经验的同时,她还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并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了公司数控加工领域的领军人物。

成立工作室专攻技术难题

2013年公司以强大的数控加工能力和大批高技能数控加工人才优势为依托,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加工能力为目标,成立了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同年,以数控技能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申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级“赵晶技能大师工作室”。

“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我们工作室。”这是赵晶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做出的承诺。

工作室成员由生产一线高技能数控人才组成,工作室根据每个人各自的技术特点和擅长领域,结合当前数控生产的实际需求,研讨制定了一批具有操作性强、推广性高、高效低耗、拥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立项课题和攻关项目,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专项技术攻关。

在工作室课题项目中,赵晶负责“数控程序模块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以螺纹钢套类零件的标准化加工为切入点, 赵晶通过一系列工作实践的研究,使螺纹钢套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其平均废品率降低30%,单件加工时间由改善前的65分钟缩减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班产量由从前的30件提高为80件,刀具费用节省30%,原材料费用节省5%。全年共可节约台时费用462100元,节约材料费13863元,两项累计节约47万余元。

赵晶说,“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一个人仅有工作热情还不够,必须要有知识,做知识型员工是我的追求。”

传授技术带出多名业务骨干 

赵晶常说,“企业培养了我,我就要在各个方面回报企业。”她对自己的技术从不吝惜,把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私的传授给其他人,带出了多名业务骨干。

几年来,赵晶和她的徒弟们先后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成果等30余项,突破多项科研难关,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难题,为工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多次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表彰奖励。

他的徒弟吕建东,经过一对一重点培训后,除了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以外,还能够进行数控设备的调试和优化,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吕建东先后荣获“先进生产者”、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为公司重点培养的高技能人才。

另一名徒弟巩建新在普通车工操作中表现出色,曾获得自治区车工比赛中荣获第一名,赵晶负责对他的数控车床技能水平进行提高培训,通过理论提高、实操讲解、专项练习等专项培训,短短半年时间使他的数控车床操作水平突飞猛进,在内蒙古自治区数控车工技能竞赛中取得自治区第二名的好成绩,为集体和个人赢得了荣誉。

随着企业发展,赵晶决心继续发挥她的技术优势,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正北方网记者  苗  旭)

[责任编辑:包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