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校外教育岂能变成拼分数的战场

得力于短周期、灵活性等因素,校外教育近年来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但也一直伴随着各种抨击与批评。日前有媒体报道,校外教育关注的是“脖子上的教育”,以学打拳为例,“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背拳谱,到大学读了博士还是在研究拳谱,一出门可能一榔头就被打倒了”。家长舍得投入,本希望孩子能练就真本领,结果连花拳绣腿都没学会,只是将拳术当成知识装在脑袋里,引发不满是必然的。本应灵活机动的校外教育缘何会出现此类问题?如何改变现状?校外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衔接、互补?这些问题已然摆在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分析和解决。

改变如此状况,将教育从脖子之上移至全身,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和呵护孩子完整的发展,需要校外教育主动做出改变,消除学科壁垒、学校壁垒、学习与成长壁垒,构建孩子全面发展的立交桥。

校外教育还要关注“规划性”。应该看到,校外教育绝不是简单承接学校教育溢出的短期性需求,在补充性定位的基础上要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家长做好孩子的生涯规划,要切实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性和周期性,降低功利性、短期性和盲目性。

校外教育不应成为各类“占坑班”的培养基地,不应成为机械训练的简单作坊,更不应成为惨烈竞争的战场,要改变校内外教育各自为战的状况,基于孩子的整体性,通过校内外教育的互补,尝试建构支持孩子全面发展的完整学习圈,让孩子有丰盈的体验,过完整的生活,这对教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