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非遗•内蒙古丨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

剪羊毛。

用骆驼拉,让毡子在地上反复滚动。

毡子是游牧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蒙古包的盖棚、围墙、毡门,还有坐垫、褥子、马鞍垫子、驼鞍垫子、毡靴、毡袜、毡口袋等都是用毡子制作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巴彦淖尔乌拉特蒙古族总结出一整套制作毡子的工艺。制作毡子离不开两种土种毛,即夏初长毛和秋末短毛。长毛具有纤维长、粘性强、韧性大的特点。制毡过程:将剪下的羊毛铺在细沙上,用柳条抽打到疏松,成絮状,一边打,一边加羊毛,然后,铺一块毡子作底,并洒水、压边、铺毛。为把毛压实,需不断地边压边洒水。然后,将毡子卷起来捆绑,用骆驼拉,让毡子在地上反复滚动,裹在毡子里的羊毛越滚越紧,渐渐被压实,就做成了毡子。

参加擀毡的人不能空手来,要提一桶鲜奶或酸奶。毡子制作完成后,要在新毡上洒点鲜奶并念颂词。颂词主要赞颂羊毛给人带来温暖,给生活带来方便等,表达牧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激。

2009年,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工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图 巴文)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