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东达山 包头北部的艺术家园

雕塑艺术家郭其鹏正在创作雕塑

非遗项目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

剪纸及窗花绘制项目展示

体验版画制作

图/记者 宫伟恩 实习生 王雅琪

这里有艺术家创作基地,每个心怀理想的艺术工作者可以诗意地栖居在青山绿水间,放飞心灵,恣意创作。其间,与三五同道中人碰撞思想,升华技艺。

这里有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每个对艺术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市民可以在大师的指导下,亲手做一件雕塑、版画或是传统手工艺品,点燃埋藏于心底的艺术想像力。

这里有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作实践基地,致力于让艺术和工业生产融会贯通,给钢筋水泥加点儿“艺术”料,培养更多大工匠。

这里是东达山艺术区,正崛起于包头北部的艺术家园。

艺术可以这样“玩儿”

瑞雪过后,大青山银装素裹,山脚下的兴胜镇东达沟村比往日更显静谧。驱车从市区来这里,原本半个小时的路程,要花更多时间,但仍有车辆不辞辛苦地向这里汇聚,穿过小村,开往村北的东达山艺术区。

一进艺术区,视线所及,硬朗的几座灰白调现代建筑矗立在天地间,陶、树脂、玻璃钢制的鹿和人物雕塑千姿百态地依傍在建筑旁,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900多平方米的艺术区体验中心里热闹非凡,这里被划分为版画、雕塑、陶艺、油画、国画、非遗项目等体验区,能同时容纳200多人进行艺术体验。这不,青山区南三小的40多名学生围着长形的工作桌一字排开,认真地观看剪纸、面塑、六合枕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时不时地还动手跟着学一学,每个孩子的眼中充满好奇和兴奋。

东达山艺术区落成后,青山区文联从全市各地广邀民间手工艺者,不定期地来到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前来参观的市民进行公益培训。这些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大师中,既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枕的传承人温永华,也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包头面塑技术能手施跃进等人,他们身负绝活儿,平时在各自的工作室忙活,每有艺术公益活动,便聚到东达山,共同承担起弘扬和普及民间艺术的使命。“在这里,既能教别人,还能和同行们交流、提高,感觉很有意义。”温永华说。

旁边的版画体验区里,成年人的兴奋劲儿不比孩子们差。他们跟着老师学制版、油印,每有一幅带着油墨香气的成品“出炉”,总有一群人围拢过来,一边欣赏,一边点评,之后,制作者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自己的成果。市民刘女士和儿子一大早就赶到艺术区,说起自己的艺术初体验,她觉得新鲜而且特别有意义,自己有了爱上画笔的冲动。版画老师王海燕为了这次体验活动,又搭工,又搭料,但也很欣慰。“版画在包头是个小画种,了解它的人很少。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市民接触和了解版画,进而爱上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艺术普及的功效。”王海燕说。

长条桌的另一边,东达沟村委会妇女主任潘武凤带着几个村民正制作灯笼,捆绑竹骨架、缝布等工序一气呵成,有的妇女还熟练地在扎好的灯笼上写福字、作画。可别小看这些纯手工灯笼,小的能卖100元,大的则卖到130元。去年7月份,村民们就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展销过,到了年底,还有人上门预定,但苦于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货。为此,今春她们提前动手,计划在年底前备足货,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让更多市民见识东达沟村手工艺品的魅力。

潘武凤说,东达沟村常住100多名村民,但年龄普遍偏大,干不得重体力劳动。艺术区初建时,发起人刘占强想着帮他们一把,制作手工灯笼这个项目应运而生。艺术家们手把手地教,村民们认真地学,双方的关系也越处越好。“以前闲着没事打麻将,现在我们干得是正经营生。村里有人还开起了农村乐,方便来参观的人就近用餐,还能增加些收入。”

最近,村民们又开始学面塑,十二生肖、清明节的“寒燕燕”捏得像模像样,这些也打算拿到外面去销售。“多亏了这些艺术家,帮我们找到了这条做手工艺品的路子。”潘武凤笑着说。

生活可以这样诗意

艺术体验中心东侧有一排四间房子,房前空地被改造成花园,种满鲜花、果蔬,小院被玻璃幕墙包裹,即便冬季也格外温润。这里是四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所在。

刘占强是东达山艺术区的发起人,曾经主攻油画专业的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用经商所得来这里承包荒山,绿化之余,有感于周边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决定在这里建自己的工作室,重拾艺术梦想。他的这个想法与好友雕塑艺术家郭其鹏、民间美术艺术家王红川、版画艺术家王海燕一拍即合。2015年3月,工作室破土动工,2016年初,包含工作区和生活区的二层复式结构建筑竣工,四位艺术家入驻。在这里,刘占强以“鹿”为题材,创作了许多雕塑、绘画作品,成果颇丰。

郭其鹏生在包头,长年在北京学习和从事雕塑工作,其创作的“童子军”系列雕塑取材于热爱军事的孩子,夸张的面部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使作品充满现代感,辨识度极高,2007年入选了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广受好评。这些年来,他和他的作品辗转全国各地并多次走出国门,名利双收。来到东达山艺术区后,他远离喧嚣,和助手们潜心创作动物系列肖像,他的目标是1000个。

民间美术艺术家王红川既从事剪纸创作,成为首届包头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包头师范学院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老师。潜心创作之余,他更将传承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己任,在学校组织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社”,让更多爱好民间艺术的青年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来到东达山艺术区,他希望从民间和生活中寻找更丰富的创作源泉。

王海燕从事版画创作之余,同样是位艺术教育者,并有着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版画交流活动的经历,她惊叹于版画之美,也曾为包头缺乏懂版画的人而苦恼。去年,青山区文联发起成立包头版画协会,她成为首任会长,更多地担起版画普及教育的工作任务。在东达山艺术区,每有艺术体验活动,版画区域内总能吸引许多艺术爱好者,王海燕感到特别欣慰。

四位艺术家的主攻方向不同,但选择东达山的原因出奇的一致,他们都愿意“择邻而居”,过减法的生活。平常,他们静心创作,疲乏时到山脚下走走,在大自然中涤荡心灵。坐在一起时,“艺术”成为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彼此经常在沟通、交流中迸发艺术灵感。

“每座城市都需要一个精神家园,我希望东达山艺术区符合这个要求。她不只是艺术家的乐园,也会成为艺术爱好者的乐园。”刘占强很肯定地说。

寻找家园之路

东达山艺术区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熟知。面对她,乐观者说,这里有了北京798艺术区的雏形;犹疑者说,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来弥补其先天不足。

2016年3月,青山区委、区政府从培育全区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打造东达山艺术家创作基地的规划,支持配套资金500万元,对艺术区的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周边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并加快艺术体验中心和鹿文化艺术馆的项目建设,快速配置了各类设施设备。

如今,在东达山艺术区的布局中,除四位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体验中心外,鹿文化研究院汇集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如岩画般绘制在陶瓷瓶上的作品;600多平方米的当代美术馆主要陈列以表现风格为主的当代美术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剪纸等,多为入驻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将定期对社会大众进行艺术展览活动和艺术沙龙活动;民间美术馆建筑外观仿照陕北、山西的窑洞风格,以小红砖的独特肌理为装饰,极富生活艺术气息;420平方米的艺术大讲堂可同时对200人进行艺术主题培训,配备茶咖啡吧、书吧、艺术培训空间、卫生间等设施。此外,这里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鹿文化艺术馆和鹿文化民间美术馆,用以彰显包头的鹿文化主题。

“未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泛东达山艺术区,在东达沟村建成艺术产业村,将周边的二相公村建成‘圣鹿之山’城标雕塑旅游区,笸箩铺村建成岩画基地旅游区,在西边墙村和东边墙村建成赵长城文化旅游区。”青山区文联主席刘瑞军说。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