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回家过年, 总有一份温暖在等你【组图】

 

回家过年,阖家团圆,内蒙古客户端编辑记者在回家过年的同时,没有忘记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您,把温暖的故事讲给您!

风雪回家路 

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我的家乡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拉盖开发区巴音胡硕镇,因为《狼图腾》这部电影的热播,小镇被许多观众熟知。

家乡离呼和浩特1100多公里,每次回家,都要乘坐火车+汽车这个“豪华组合”,辗转好几个小时。今年的回家路,比往年又多了几分波折。

腊月二十八21时12分,我准时坐上了呼和浩特去往锡林浩特的K7916次列车,特别幸运,抢到了一张卧铺票!第二天早上6时40分准时抵达了锡林浩特,回家的路又近了一些。按照惯例,我直奔汽车站,想买7时30分发车的客车票,一进汽车站售票大厅,放眼望去没有几个人,心里偷着乐,肯定能买到票!跑到窗口一问,却被告知班车昨天就停发……真是晴天霹雳!完了,只能“打的”了。

坐出租车奔到锡林浩特汽车站,一下车,围上来一群人……“蓝旗走不?多伦走不?东乌旗走不?”有一个大哥问我呼和浩特走不?什么情况,刚回来你就让我回去!这么多的车,唯独没有去乌拉盖的……听司机师傅说,乌拉盖那边刮白毛风,没有司机愿意去。

我只好求助于老家的亲朋好友,帮着找辆顺路的车。半个多小时后,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不是要回乌拉盖,120一位,走不?”“走!”“那你在车站等着吧,去接你。”挂了电话,忐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9时上车,等了半个小时,人陆续到齐,有从北京回来的一个小伙儿,有要去乌拉盖帮儿子照看孙子的老两口,有两个学生、一个农民工和我一样也是刚从呼和浩特回来的。

9时40分,车子终于开动了。过了西乌旗,白毛风就开始大了,路上能见度不足30米,司机师傅是个经常跑这条路的老手,一路稳驾慢行。

过了白音华矿区收费站,路上的能见度已经不足5米,接连看到6辆车出了事故,车速快,在雪里爬了窝,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平安无事。

中午12时,我们还在路上缓慢行驶,前方几辆轿车走走停停,雪太大了。

下午3时,颠簸了6个小时之后终于安全到家。火车+出租车,18个小时,1100多公里,回家的路不易,每个在外的游子都盼望着过年回家的这一天,再难走的路,再恶劣的天气,看到爸爸妈妈熟悉的身影,一切都值得。

(内蒙古客户端记者 李中锋)

 

      过年就是饺子的味道 

每逢过年,桌上会满满摆上各种干货、糖果和各色水果,花样年年翻新,但深藏在记忆里永远不变的是饺子的味道。

饺子成了年三十那天的年夜饭,也是随后几天的早餐。爸爸妈妈小时候生活艰苦,羊肉馅的饺子是那时的奢侈品。这么多年过去了,饺子已经不稀罕,但吃饺子仍是一顿不得不讲究的饭。馅儿非得是达茂旗的吃草山羊的肉,葱不大不小、素油不多不少、盐略多些,一煮水刚刚好。皮儿得不薄不厚、不软不硬、不大不小。捏的时候皮子边缘千万不能粘馅儿,不然在煮的时候会“破肚子”。

爷爷奶奶从山西“走西口”到了内蒙古,爸爸这一辈儿就成了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可是山西人爱吃醋的习惯还是留了下来。吃面条、焖面、羊杂碎、莜面……都少不了醋,吃饺子更得放醋,小时候妈妈就叫我“醋坛子”。吃饺子用的醋还不能是一般的醋,必须是蒜醋,把大蒜捣碎了拌到醋里,酸酸辣辣味道极好。

饺子不能一次吃完,总要剩几个,然后盛了面汤把饺子泡进去,加点醋和凉菜,吃过后还把汤也喝得一滴不剩。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了这么多年,如果哪顿饺子不喝汤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

生活越来越好,过年也越来越缺少仪式感,更缺少期待。从前盼望好吃的、好看衣服,而今这些愿望变得极其平常。只剩下简单的贴春联、看春晚、吃顿团圆饭,简简单单的仪式,联结着家人之间的深情。吃饺子,也成为一种过年的味道。

(内蒙古客户端见习记者 包小婷)

 

 鲜花成了我家的必备年货

水仙在大年初一早晨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如凌波仙子般静静地立在案头,一股淡淡的清香徐徐飘来,不仅给家里增添了一份浓浓的春意,让年味儿也变得更加芬芳醇厚。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鲜花成了我们家必备的年货。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到花市挑选几样鲜花。烂漫的杜鹃花,红红的火鹤,挂满枝头的金桔,浓绿的金钱树、观音竹……我们每年买的花都会有所不同,而百合和水仙则是年年必买的花。

挑选水仙是一个技术活儿,无论开花太早或太晚,都会觉得很遗憾,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开在大年初一。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一年会非常如意圆满。

今年,除了水仙和百合,家里还买了一盆紫色的海芋花。爱人给配了一个精致的花盆,显得十分秀丽典雅。而水仙花也在初一的早晨盛开。映着红红的窗花,还有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年的味道更浓了。鲜花寄托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新年祝愿,也带来了精神的享受,更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情怀。

年味儿是年夜饭的味道,也是鲜花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内蒙古客户端记者 王彤)

 

 

 

新年的饭菜是浓浓的爱 

“孩子,啥时候回来?爸爸妈妈给你们做好了炖羊肉、酱牛肉、炸带鱼,今年你爸爸还学了一道糖醋鱼,就等你们回来做给你们吃。”电话那头,传来了妈妈熟悉亲切的声音。

大年初二,带上宝宝们,早早赶到火车站,我们一大家子要回去看望父母亲。

父母准备了一大桌子的新年饭菜,迎接我们回家。看着满桌的佳肴,都是从小吃到大,每个新年时节才会聚齐的各种菜式,仿佛又回到过去一样。各种香甜可口的饭菜,凝结了爸爸妈妈对儿女无尽的爱和思念。

自从有了宝宝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时刻萦绕心间。电话成了平日里与父母沟通最多的工具,为了能看看我们,看看两个外孙,爸爸妈妈学会了微信聊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父母的牵挂变成了像叮嘱小孩一样不停的重复一些话语。“爸爸按时吃降压药了吗,爸爸每天坚持锻炼吧?下雨天、下雪天要少出门,小心滑倒……妈妈背还疼吗?重活不要干啊,要少吃油腻饭菜,多吃蔬菜和水果……”

其实,再多的嘱咐都不如全家人常回去与他们团聚,看着爸爸妈妈抱着外孙开心地笑,我知道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才是感知彼此亲情最重要的方式。

(内蒙古客户端记者 马铃翔)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