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书画、剪纸、二人台…文化大院好热闹

在呼和浩特各个旗县区中有不少文化大院,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周边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在很多中老年人心中,文化大院是他们第二个家,每天中午吃完饭后一定要过去逛一逛。北半球文化大院就是其中的典型。1月19日,记者一路驱车来到了位于我市托克托县的北半球文化大院进行了探访。

在外演出现场

在外演出现场

1

每天下午是文化大院里最热闹的时候,附近的居民吃过午饭后就三五成群的来到这里,看书、下棋,练习乐器、声乐、秧歌表演和二人台。人少时有二三十位,人多时有百八十位,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据北半球文化大院负责人张振荣介绍,文化大院于2013年建成,大院内设演艺厅、排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展厅、演职人员餐厅、宿舍,组建了民乐队、舞蹈队、二人台演出队,老年人在文化大院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免费的。近三年来,北半球文化大院还积极参加市、县各项大型文化活动。2016年,北半球文化大院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脑阁”在元宵节展演,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获得“全区十佳文化大院”荣誉称号和中宣部评选的第六届“双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为继承地方特色文化作出了贡献。

老年舞蹈队、秧歌队。

老年舞蹈队、秧歌队。

2

农村里最具特色的演出恐怕就是戏曲二人台了,但在托克托县有着特殊的二人台表演形式,那就是二人台歌剧,这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今年59岁的杜石亮就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成为文化大院的“大脑”。

据杜石亮介绍,二人台歌剧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是以二人台曲调为基础,改编成为有剧情、有故事、体验角色内在情绪的大型歌剧,和二人台相比更加生活化,也更贴近百姓生活。二人台歌剧分为大歌剧、歌剧和小歌剧,一般大歌剧的演出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之间,歌剧在一个小时左右,小歌剧就是半个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如果再细分的话,二人台歌剧又分为古装歌剧和现代歌剧。古装歌剧主要以托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创作的,比如《河口渡》和《君子津》,都是根据托县与黄河的文化创作的。而现代歌剧有《小二黑结婚》、《五姑娘》等,都是体现现代农村生活的。

老年乐队合影

老年乐队合影

杜石亮告诉记者:“我创作剧本已有30多年了,对平时生活中的元素收集、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周边群众的故事,我都可以利用起来融入到作品创作中,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功底和底蕴,基本上导演能想到的问题,我在创作剧本的时候都需要提前想到。”

为了让文化大院里的演出更加丰富多彩,由杜石亮改编的小品《美丽乡村》将会在2017年春节期间进行演出,同样由杜石亮改编的现代小歌剧《云中鼎》也在紧张的排练中。可以说,杜石亮为文化大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剧本。虽然这是杜石亮的爱好,但面对其中的困难他也说道:“虽然我的创作热情很高,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有时候往往一个节目刚刚排练成功,其中个别演员就要离开,只好一切重新开始。我热爱戏剧、热爱创作,希望大家能够一直把这些节目演下去,能把托县特有的二人台歌剧文化传承下去。”

老人们正在排练二人台

老人们正在排练二人台

3

“在我市5个旗县共有大大小小的文化大院30多个,为乡村文化艺术爱好者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特别是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了娱乐场所。”呼和浩特市群艺馆馆长陈光告诉记者,寒冬时节的农村已进入农闲期,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们就是打麻将、喝酒。自从有了农家文化大院,平时喜欢吹拉弹唱、读书看报的村民聚在一起,大家自编自演一些喜闻乐见、积极向上、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和农村实际的节目,让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参与其中,满足农闲时节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能很好的扶持农村文化大院,我们还对农村文化大院给予了技术上的指导,并配送了液晶电视、调音台和音响等基本设备。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