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30家媒体走进包头市石拐区 聚焦老工业区的华丽转身

媒体团在赵长城胡服骑射广场采访(曹桢 摄)

新华网包头12月9日电(曹桢)步入阴山古刹五当召,领略300年古老文化的神秘魅力,踏足石拐小镇,体验老旧城镇在新时代中焕发的生动活力……12月9日,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走进包头市石拐区,在2016中国·五当召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举办前夕,开启“转型看石拐”集中采访活动。

石拐区为1950年建成的老工矿区,2011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经过三年多的转型发展,2014年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2015年1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奖”,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地区。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之列。

媒体团在五当召景区采访(曹桢 摄)

石拐区小镇居民高玉梅(右)在为记者讲述自己当群众演员的经历(曹桢 摄)

五当召,是此次采访活动中的最大亮点。这座内蒙古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极高的历史价值,被称为“草原上的布达拉宫”,它拥有内蒙古最大的佛像、最大的唐卡、最美的古树和最动人的传说。今年11月,五当召景区申报创建5A级旅游景区通过资源评价,正式列入全国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

从五当召景区驱车20公里,采访团“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北小镇。这里是石拐区旧城区,有着百年历史。虽然大部分居民已经迁移,但各时期的建筑遗址遗迹保存完整,“驻守”的居民也为城区留住热闹的市井气。如今,这里是石拐区重点打造的影视基地,这座原汁原味的百年矿城,俘获了无数影人的心,也将媒体团的记者们带回到二十年前的烟火气息中。

在为期一天的采访活动中,媒体团还走访了石拐区赵长城胡服骑射广场、老火车站等,充分领略到石拐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采访活动结束后,媒体团记者们表示,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石拐区,正在通过鲜活的文化旅游创意,破解“资源的诅咒”,相信会很快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