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变了味儿”的小夜饭何时休?

11月1日,参加完朋友事宴呼和浩特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如今的事宴,除了正席,家家都备有小夜饭,小夜饭的标准和规模与正席并没有太大差异,标准为每桌1000~2000元不等,既铺张浪费,又要为是否到场而左右为难。”最近一段时间,红白事宴接踵而至,这让忙于工作的徐先生疲于应付。

小夜饭又叫夜坐或者卯夜席,多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婚丧嫁娶事宴上盛行。

“我们年轻人认为小夜饭根本就是一种没有必要的人情负担,不仅要在同样的地点连吃两遍同样的饭菜,还要为此浪费时间跑上两趟。”鄂尔多斯市的孙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事实上,小夜饭的“人情风”“浪费风”不仅是年轻一代的烦恼,同样也是老一辈人的负担。呼和浩特市民、今年61岁的樊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近一个月他回巴彦淖尔参加了4个事宴,2个白事宴、1个红事宴和1个百岁宴,个个事宴都有夜坐,排场一家比一家大,哪家都是20桌左右。其中一家的白事宴上,只是夜坐的餐标每桌就2000多元,这还不包括高档烟酒。一桌20多道菜,盘子压着盘子叠放着,根本吃不完,饭后全部倒掉了,浪费着实惊人。第二天正式宴席也是相同的饭菜,很多宾客感到食之无味。

徐先生说,实际上,不论是东家还是宾客,都对小夜饭早有怨言,却又碍于人情面子不得不办。几年前,徐先生为老父亲举办了一场寿宴,原计划只在寿诞当天办一场正席,却遭到了家里长辈的严重反对,认为这样不合规矩也没有面子。无奈,寿宴还是加上了小夜饭。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社会学博士魏霞副教授指出,小夜饭的长久存在,究其原因是“人情与面子”问题。过去,传统的小夜饭侧重民俗和人情,红白事宴中,娘舅亲一定要提前到达,因为在整个事件中娘舅亲有绝对权威和发言权,而很多事情需要在小夜饭中商议。因此,传统的小夜饭更多的是承载着社会关系整合的意义和诸多文化意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俗,成为固定环节而流传下来。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夜饭越办越高档,桌数也越来越多,“变了味儿”的小夜饭不但浪费社会财富,也改变了传统小夜饭的社会意义,更是对民俗的过度夸张。但是,短期内,打破或取消小夜饭的风俗很难,因为其除了有“面子”因素之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功能。文化和人是紧密互动的二元体,如果“面子”上的小夜饭已让人疲于应付,说明它正在脱离以人为本的文化,消失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为此,本报呼吁,地方政府和一些文明新风示范户要带头打破小夜饭铺张浪费的陋习,用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全社会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