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公主也有剩女?唐朝的公主太风流无人敢娶

说起唐朝,那的确是一段令人自豪的历史。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自由与多彩。而唐朝服饰则有其独特的开放与浪漫风格,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更带人见识了唐朝的服饰等文化,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

那么生活在这个自由的时代,唐朝的女子定是气质非凡了。宫廷女子“粉胸半掩疑暗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见字如人,公主们风流韵态,私生活定是丰富多彩了,男朋友肯定一抓一大把,不愁找不着对象,但为何正儿八经到谈婚论嫁了,一个个都落下了呢?

据统计,唐朝建朝290年,共有公主210位,但真正嫁出去的公主却只有130位,婚嫁比例好低。唐高宗年间,许配太平公主于薛绍,令薛绍紧张万分。唐宣宗年间,有新科进士哭着求着不要让自己娶了公主。唐宪宗年间,明令公卿大臣家中子弟娶公主,而众人纷纷躲避推辞。而在唐宪宗之前,没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过驸马。针对这一现象,唐太宗也曾疑惑过:“我贵为天子,可是一般社会人士都宁愿跟门阀世族联姻,却不愿意跟我们皇室结为亲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这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呢?

其一,封建社会五服之礼严苛,众士族之人唯恐避之不及。五服礼制发端于奴隶社会,延续了整个封建社会。五服是五种丧服的意思,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斩衰之礼居首。传统的斩衰之礼是女子为丈夫服丧,但在唐朝,女子地位空前提高,按照唐朝的律例,倘若妻子是一位公主,丈夫就要为妻子服斩衰之礼三年。按照唐朝这严苛的律例,哪一个男子愿意冒险娶一位公主呢?

其二,民族文化差异,中原汉族人门第观念重。李唐皇室是突厥胡夷之族,婚姻风俗颇有胡夷之风,比如弟娶兄嫂、子承父妃、父占子妃以及女子多次改嫁等。而中原地区的名门望族大都以优良的门风、传统文化为倚重,李唐皇室带来的这种胡夷之风多为中原大姓所不齿。故中原汉族世家大族多拒绝与李唐皇室联姻。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唐朝公主虽有颜值,但品性大多不佳,骄纵奢侈,不修妇礼。唐朝最为出名的公主可谓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了。武则天当政时期,太平公主仗着母亲的后台嚣张跋扈,就差张狂“我妈是武则天”了。太平公主风流成性,她相中了薛绍,武则天便命薛绍赢取公主。谁知,太平公主嫌弃薛家的兄嫂和弟妹出身卑微,要将她们扫地出门!娶一个公主,要毁了两大家子!还有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房遗爱成亲之后又私通和尚辩机,失了自己贵族身份,碍了皇家、房家颜面,更为世人不齿。

客观上有礼法制约,主观上唐朝公主多骄纵蛮横,怪不得大家对公主只是远观,不敢娶回家。不过说到底,要是姑娘人好,不论什么时代,什么条件,总会有人爱。

导读:随着电视剧《解忧公主》的热播,让很多认识了这个大汉的和亲公主,她用她的智慧与美貌赢得了乌孙人的尊敬爱戴,更是用她的聪明才智拖垮了整个匈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解忧公主是如何拖垮整个匈奴的?

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

而匈奴,也未必好过。这种对抗,在一个女人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个女人,既不是吕后,也不是名声更大的嫁到匈奴的王昭君,而是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

和亲其实并不像期望中的作用影响那么大。想一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皇后或妃子对一个国家开战与否有决定性影响吗?何况匈奴或乌孙等西域国家,常设并列的两位皇后,他们对女人的尊重程度甚至还远远不及汉朝,又能怎么影响他们的大事决策呢?只有在考虑到陪嫁、考虑到老丈人的利用价值的时候,才会把后妃的意见列进来。

可想而知,像乌孙国王娶两个皇后,左夫人是匈奴公主(以左为尊),右夫人是汉朝公主的时候,汉朝公主的日子将是多么难熬。

解忧是楚王戊的孙女,其实很倒霉,她先后嫁给了三代昆莫(有时也叫昆弥,相当于国王)。乌孙的昆弥岑陬军须靡向汉朝和亲,娶了她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把王位传给了堂侄翁归靡,约定自己的儿子泥靡是下一任继承人。翁归靡被称为肥王,和解忧公主感情不错,生了三男两女。

只是,肥王也同时娶了匈奴公主,解忧的右夫人地位很尴尬。此时,匈奴叫嚣着要乌孙背叛汉朝,它吞并了乌孙的土地,要把解忧公主交出来。

解忧很镇定,和肥王一起防御,匈奴大军一直进不了伊犁河谷,区区小国居然没有被匈奴压垮,拖了几年。

解忧莫非就不能向汉朝求救?能,当然能,解忧早就上书了。可是当时汉朝的昭帝年少,身体又不好;驾崩后又立了一个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昌邑王;当时立谁为国君还愁得要死,哪里顾得上为一个外番公主主持正义?一直拖到宣帝即位了两年之后,宣帝才下定决心出兵支援乌孙。

汉朝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到乌孙,联合反击匈奴。这一场大战打得很精彩,大获全胜,连匈奴壶衍鞮单于的亲眷都俘虏了,战利品无数。

而匈奴的民众死伤、离去的数量更多,他们的畜产被赶跑死亡的不计其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匈奴壶衍鞮单于咽不下这口气,他自己带领一万多骑袭击乌孙,抓了一些老弱,结果老天下起了大雪,一天就几丈深,匈奴老百姓和牛羊马纷纷冻死,十个里面活不到一个。

周围的丁令、乌桓、乌孙等国家趁虚而入,又杀了匈奴数万人,牛羊马死的就更多了。整个匈奴,老百姓死了十分之三,畜产只剩下一半,国家已经奄奄一息了。

它的附属国纷纷解散,不再受它约束。之后,汉朝再派三千骑兵进匈奴,抓了几千名俘虏,他们连吱都不敢吱一声。匈奴彻底衰弱了。

这个胜利,天气帮了很大的忙。也许,包括汉朝朝廷,包括解忧公主,他们都不会想到一次自救竟然摧毁了多年来的肘腋之患的有生力量。

以往,我们很少注意到,除了政治斗争、武力征服、文明不平衡的内在趋动力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之外,气候也是其中看不见的推手。读《汉书?五行志》就会发现,西汉的气候无常,记载的雪、霜、冻等事件尤其多。

中原地区也就罢了,北边的匈奴等游牧民族比较悲惨了,草也不长了,牛羊也大批冻死了,水草不济,只能南下,靠虏掠边疆为生。所以西汉的边患才那么严重。东汉气候相对温暖,边患问题就少得多了。

如今,早有学者证明过,历史上异族入侵严重的时期,基本上都与气候异常有关。

比如汉朝过后的“五胡乱华”,正是中古的大寒冷时间,导致北方族群为躲避寒冷纷纷南侵;唐朝温暖湿润,没有多大的边患危机;宋代就转入寒冷期,结果辽、金、西夏、蒙古都总想入侵中原,或至少抢点贡品。

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历史研究者的重视了。如果加上每个朝代覆灭之前,都必然发生过的水灾旱灾和其他自然灾难的话,简直可以说,气候塑造了我们的一半历史。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灾和人祸在竞赛”。当然,本来生活得舒舒坦坦的解忧公主,去到那种苦寒之地,辅佐肥王(一听就知道这位王长相不敢恭维)支撑着这个小国,亦居功甚伟。

[责任编辑: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