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清代广州的鲜花消费

原标题:清代广州的鲜花消费

一、清代,鲜花产销已“城内外卖者万家”

四季有花、处处有花,这是花城广州的一大特色;爱种花、爱买花、爱赏花,更是广州人一份独特的生活情趣。当然,这种风情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早在隋代,史书便有广州产花的记载,也就是说,广州种花业的历史已上千年。到了宋代,广州花木已很有名气,常上贡汴京。至明清,随着广州经济的繁盛和人口的增加,花卉消费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广州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远的历史不谈,我们就说说清代的广州花事。

清代广州花卉消费市场非常兴旺,首先是销售量巨大。《广东新语》记:“城内外卖者万家,富有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广州城内城外,大大小小以生产、销售鲜花为业的人家过万户。

每天,都有大量花客过河南花田买花,广州南岸有花渡头,是贩花的专业码头。而棚头花市,每天贩花的人“晨夕过志喜桥,以千百计”。光绪《广州府志》记载:仅素馨花,“每日货于城中,不下数百担”。素馨花在市场中成为最走俏的商品。

花卉热销,形成了多个著名的花卉市场,仅广州城就有“七门花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花,而无别花。”七门花市规模不大,大规模的花卉集市在清代的广州地区,共有七个之多。所以,广州花市与粤东的药市、珠市、香市并称为“粤东四市”。

当时,香山小榄是广州府的属县,自1782年以来,由士大夫阶层为中心,举办菊花竞演大会,并和文人诗社、剧团等联合形成了花卉文化的盛会。

在广州,节日插花已成为习俗。七七之夕,以素馨花饰艇,泛游海珠、西濠、香浦;秋冬时节,千家万户挂素馨灯;除夕夜花市则通宵达旦,根据《广州城坊志》所记:“每逢除夕之夜,广州城的花市蔚为壮观,鲜花十里,人海如潮”。“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双门底(今北京路),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如云如霞,大家小户,售供座几,以娱华岁”。而这些迎春花卉,部分还是从远至肇庆等地采运过来的。

广州人喜买花,也爱在家中庭院、阳台上种花。《广东新语》记:广人“多杂以玉绣球、蔷薇、凌霄等花,环植庭除,开时诸色相间,谓之天然锦屏”。

鲜花,已成为广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描写花卉消费的诗歌和民谣也大量出现。有佚名诗云:“花海人潮十里长,嫣红姹紫竞登场”;“满城炮竹迎春夜,到处花团锦簇天”。广州竹枝词有名句:“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席岁华”。歌谣有唱:“花田儿女花作命,衣花食花解花性”。

诗歌与歌谣尽管会有夸张的描写成分,但毕竟源自生活,反映了广州清代花卉消费的热潮。

现在,翻开任何一本广州府志及其属县的地方史志,都可以发现里面记载着大量的花卉种类,同时详细说明各种花的性状、观赏价值、栽培要点和采收办法等。光绪《广州府志》记载花品有52种,同治《番禺县志》记载花品有57种,乾隆《顺德县志》记载花品有48种,《佛山忠义乡志》记载花品有34种。在地方史志中把花品单独列出,并详细说明,表明时人对花卉的高度重视,更说明花卉在广州城市中重要的经济地位。

二、明代,广州城西南“香浓百亩有花田”

花卉消费的兴旺,使广州的花果园艺业经济迅猛发展。史志记载说:“稻田利薄”、“花果取饶”,于是,广州城郊形成了许多花果农业基地,而且专业化水平也日见提高。

从明代中后期起,广州的河南,就有不少花卉种植园,称作“花田”。其中素馨花种植最多,“花田者,河南有三十二村,旧多素馨,花时弥望如雪。”花开时节,素馨花如茫茫雪海,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种植素馨花出名后,这些村庄开始广泛种植茉莉、含笑、夜合、兰花、玫瑰等花卉,成为名副其实的种花专业村。

广州城西南的花地(即花棣),在明代万历年间已是“有花园楼台数十,栽花木为业”的专业花卉生产区,形成了“香浓百亩有花田”的壮丽景观。

清代后期,花地的盆花种植业逐步发展,专门种植盆花的花园,道光年间为4个,光绪年间增加到11个,后来又增加了3个,整个花地约有盆花20万到30万盆。广州萝岗,则以梅花闻名,“萝岗洞皆以艺梅为业,田野皆遍,花时人多往游焉”。而广州西场一带,显现出另一景象:“有荔枝、花坞、藕塘之饶”。

到了清末,广州的花卉生产遍及城郊,以花卉种植为生的人更多了。番禺鹿步司,“自小坑火村至萝岗三四十里,多以花果为业。”而顺德的陈村等地则发展为大型的花卉基地。

花卉种植的专业化,促进了栽培技术的进步,体现在对花木种养、嫁接时节的熟练把握上:“夏至宜嫁枣,宜酵竹根,宜种山丹、茉莉。八月宜锄竹园。十一月朔宜囊诸种窖之,越五十日,取视其多寡,则知明岁所宜,以糟水浇海棠,以雪水埋地中以浸诸种,则耐寒不蠹。十二月宜填果木土。”

在花卉嫁接上,陈村的园艺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他处欲种花木,及荔枝、龙眼、橄榄之属,率就陈村买秧,以必使其人手种搏接,其树乃生且茂,其法其甚秘。”其实,早在明末,陈村就已成为花卉果木种植基地和技术输出地。陈村花卉除部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到各地,史书上说陈村人“担负诸种花木分贩之,近者数十里,远者二三百里”。

在清代,花卉的栽培已向高档次方向发展,能培育一花多色。宣统《南海县志》记:有一种凤仙花“有红白紫碧及重薹双萼各种,且有一花数色者,此则以人工培植而成,非天然之产”。可见当时广州花卉栽培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事花卉行业的人,不单有花农、卖花的小贩,还有大量的批发商,部分人因花致大富。据美国人亨特所写的书记载,农历新年,广州的洋商们去花地游玩参加宴会,饭局是设在卖花人阿清家里,他家“布置得跟在商馆一样,什么都不缺,就连盛水洗手的碗都有了”。该书的注释说,阿清是个著名的种花人兼园林匠人,供应鲜花给各商馆,以饰走廊、房间和餐桌。可以看出,经营花卉的阿清不仅家庭富裕,并且在洋商圈子里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三、鲜花,成为制药、酿酒、制茶诸业的原料

花卉除了具观赏装饰价值外,还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因其芳香嫩滑和富含营养,广州人将花卉入馔已成习俗,通常见的梅花、菊花、莲花等,被制成梅粥、荼蘼粥、广寒糕等。

同时,花卉还是许多行业的重要原料,如香料制造业、成药制造业、酿酒业、制茶业、美容业等,都需要大量的花卉。畅销世界的“熏花茶”(即花茶),就是把茉莉花、菊花等鲜花晒干后,和茶叶一起闷制而成,以取其独特的香气。

广州著名的“百花酒”,又称“百末酒”,就是把鲜花和沉香作为酿酒原料,投到龙江烧酒中,封缸两月酿制,开封后,芳香馥郁。广州另一名酒“芳香酒”,则把百花晒干研末入酒酿造,所选花的品种,以松黄、荔枝花、蒲桃壳、香蕉子、龙眼花为佳。还有将鲜花提炼成花露用来制酒的,一种叫“秋露白”的酒就远近闻名。

广州花卉业的兴盛,另一个受益产业是东莞的制香业。东莞制香闻名天下,“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制莞香要用花卉来调和香味,“如素馨、茉莉、佛桑、渠那、大小含笑之类,皆可合香。”因此,广州的花卉生产对东莞制香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花卉还可入药,如佛桑、瑞香、菊、兰、朱槿、山姜花等都是治病的良药。

此外,花卉的大量消费,还带动了盆景业、金鱼和鸟类市场的发展,连广彩、陶艺、花盆行业也受益,并在技术上获得极大的进步,因为花卉多植于陶瓷花盆中,令花盆有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花卉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的传承,一直沿袭至今。统计表明,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了以高档盆花、绿化苗木等为主体的花卉产业,花卉品种超过2000种,其中盆栽花卉和观叶植物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0%和70%。广州花卉市场价格走势,影响着全国的价格变动,广州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供应、调运的重要集散中心。(冼剑民 许五州)

[责任编辑:付晓娟]